难怪泰国这么横,又是美国在搞鬼,打的是柬埔寨,实则在针对中国
2025年7月25日,泰柬边境的冲突骤然爆发。泰国出动两个装甲旅和六架F-16战机,对柬埔寨边境阵地实施猛烈打击,火箭弹和集束弹药的使用让战事迅速升级。 泰国军方承认使用了集束弹药,这在区域冲突中极为罕见,打破了以往的惯例。就在几天前,泰柬双方还在商讨边境联合巡逻,气氛看似缓和,但泰国突然翻脸,行动迅猛而有条不紊,显然经过周密策划。 这场冲突的表面原因是围绕柏威夏寺等争议地区的领土纠纷,但深层动机远不止于此。柬埔寨近年来成为中国在东南亚的重要伙伴,西哈努克港、达拉机场和中柬联合的卫星地面站等项目,逐步将柬埔寨从边缘地带推向中国区域战略的核心。 西哈努克港的深水码头不仅提升了柬埔寨的贸易能力,还被外界视为中国在南海的潜在支点。达拉机场的扩建和卫星地面站的建设,则进一步增强了柬埔寨在通讯和航空领域的战略价值。中柬军事合作也在加速,尤其在海军和航天领域,已触及美国在东南亚的警戒线。 泰国为何成为此次冲突的先锋?答案在于其与美国的长期军事关系。泰国虽然不是美国的核心盟友,但在冷战时期就是美国在印支半岛的桥头堡。 2025年初,美国国防部长两次访问泰国,签署了《联合军事行动升级备忘录》,允许美军指挥体系嵌入泰国空军的远程火控链路。 这意味着泰国F-16战机的作战行动,可能直接受美方指令影响。泰国空军基地的维护工作中,美军顾问的身影频繁出现,确保装备与指挥系统的无缝对接。 集束弹药的使用是冲突中的一个关键信号。这种武器在国际上争议极大,泰国作为非北约国家,此前从未在区域冲突中公开使用。 其背后需要高层的政治授权,而这种授权十有八九来自美国。美国驻泰国大使馆在冲突首日的反应也耐人寻味,仅表示“密切关注”,未作任何谴责或克制呼吁。这种沉默表明,美国可能早已知情,甚至在行动前就给予了默许。 这场冲突的目标并非柬埔寨本身,而是要打乱中国在东南亚的战略布局。西哈努克港的建设正如火如荼,码头边的工地昼夜不停,塔吊和挖掘机的轰鸣声响彻海岸。 柬埔寨的稳定直接关系到这些项目的推进,而泰国此次行动意在制造不稳定氛围,让投资者重新评估风险。 柬埔寨边境村庄的平民因战火被迫撤离,港口项目的商人们开始私下讨论撤资的可能性。中柬航天合作也受到波及,部分测试工作暂停,技术人员暂时撤离设备控制室。 美国选择泰国作为“代理人”,是经过精算的策略。泰国军力在东盟中名列前茅,拥有数百辆主战坦克和先进的F-16战机,远超柬埔寨的军事能力。 这让泰国能在冲突中占据上风,但又不至于引发东盟的大规模介入。柬埔寨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期,国内局势稳定但脆弱,军事扰乱会直接影响中资项目的进度。美国的算盘是,通过有限的冲突制造恐慌,迫使中国在东南亚的布局放缓脚步。 从更广的视角看,这场冲突是美国对华战略围堵的一部分。缅甸的动荡已牵制了中国部分精力,老挝资源有限,越南立场摇摆,柬埔寨成为中国最可靠的伙伴。 西哈努克港距离南海仅数百公里,一旦完全建成,将极大增强中国在区域的航运与安全保障能力。泰国的行动,表面针对柬埔寨,实则意在打断中国在东南亚的战略链条。美国通过“代理人”模式,既试探了中国的底线,又避免了直接卷入冲突的风险。 柬埔寨军方的反击集中在边境山地,使用老旧的苏式火箭炮进行还击,试图守住阵地。泰国则进一步加强攻势,关闭了边境所有检查站,仅允许人道主义物资通过。 泰国的强硬姿态引发了柬埔寨的强烈反弹,柬方指责泰国使用化学武器,尽管泰国予以否认,称这是柬方的“ disinformation”。 中国在冲突中保持了克制。外交部通过东盟渠道呼吁双方通过对话解决问题,避免局势进一步恶化。马来西亚作为东盟轮值主席国,积极斡旋,试图为双方搭建谈判平台。 但美国的战略意图并未因中国的低调而消退,其在东南亚的布局仍在稳步推进,泰柬边境的冲突只是其中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