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42年,23岁的太子李承乾持刀闯进大殿,对着父亲李世民就一刀砍去。手起刀落,血染龙椅,李承乾坐在龙椅上,怒吼:“您就不该杀我爱人!” 这一幕让满朝文武心惊肉跳,谁能想到,这个八岁就被立为太子、曾被魏征等名臣赞为“仁孝纯深”的储君,会走到持刀逼父的地步。 李承乾的人生曾是条笔直的坦途,出生在承乾殿,祖父李渊亲自赐名,含着金汤匙长大。李世民登基两个月就立他为太子,请来房玄龄、孔颖达这些当朝最有名的文臣当老师。 十二岁那年,李世民就让他在尚书省断案,十四岁替父监国,把朝政打理得井井有条。 那时的李承乾,写治国策略能迅速填满三页纸,内容被李世民拿去向大臣炫耀,说“太子深得治世安邦之要”。 变故是从贞观十年开始的,这年他十八岁,母亲长孙皇后病逝,那个总在他抱怨东宫用度不公时,轻声劝他“做太子要以德行为重”的人走了。 没多久,李承乾又摔成了脚疾,走路一瘸一拐。曾经挺直的脊梁,好像跟着腿脚一起弯了下去。 更让他不安的是父亲的态度,李世民开始把二弟李泰留在身边,赏赐不断,连魏王府的供给都超过了东宫。 李泰主持编纂《括地志》,李世民高兴得提高他的月钱,甚至超过太子的份例。 大臣褚遂良劝谏,李世民却大手一挥,让李承乾随便从国库取钱,仿佛觉得物质能弥补什么。可李承乾要的不是钱,是父亲眼里那点曾经只属于他的关注。 母亲走了,父亲的目光移了,脚疾带来的自卑像野草疯长。 李承乾开始做些荒唐事:在东宫扮演突厥可汗,让侍卫披头散发扮胡人打仗,甚至说“若我登基,就去投奔突厥可汗当大将”。 他爱上了一个叫称心的乐人,同吃同睡,把所有温柔都给了这个能让他暂时忘记太子身份的人。 李世民得知后震怒,直接派人抓走称心处死。李承乾把木头刻成称心的样子,日夜祭拜,几个月不上朝。 他觉得父亲从来不懂他——不懂脚疾让他在朝堂上抬不起头的难堪,不懂母亲去世后心里的空洞,更不懂称心是他在冰冷东宫唯一的暖意。 怨恨像藤蔓缠紧了心,他开始恨那些天天打小报告的老师,派人去刺杀左庶子于志宁,又在张玄素上朝的路上蒙面殴打。 后来,他把矛头对准了李泰,派人行刺失败后,索性勾结汉王李元昌、大将侯君集,想复刻当年的玄武门之变,逼父亲退位。 谋反败露那天,李世民看着跪在地上的儿子,满眼疲惫。这个曾被他寄予厚望的太子,如今成了阶下囚。 他没舍得杀,只是废为庶人,流放到黔州。两年后,李承乾在流放地病逝,李世民罢朝数日,用国公之礼安葬了他。 多年后,李世民看着李治坐上太子之位,或许会想起李承乾小时候的样子。那个聪明伶俐的孩子,曾在尚书省断案时眼神发亮,曾在监国时一丝不苟。 可终究,帝王的父爱掺了太多权衡,太早的期许成了枷锁,偏爱的目光成了利刃,把那个本可以成为明君的太子,一步步推向了深渊。 龙椅上的血迹早已擦去,但父子俩之间那道无法愈合的伤口,却成了李世民一生的遗憾。
公元642年,23岁的太子李承乾持刀闯进大殿,对着父亲李世民就一刀砍去。手起刀落
紫蓝谈社会趣事
2025-07-30 10:13:24
0
阅读: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