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诺和诺德与礼来凭借GLP-1减肥药席卷全球之际,一家中国生物科技公司正悄然加入战局。近日,估值49亿元的先为达生物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这家由海归博士潘海创立的公司,尽管尚未实现任何产品商业化,却已获得腾讯、美团、IDG等机构超过22亿元投资。在国产减肥药稀缺的背景下,先为达的核心产品埃诺格鲁肽注射液被寄予厚望,有望在2026年上市后挑战进口药垄断格局。
一、千亿市场催生国产替代机遇
中国成人超重率高达34.3%,肥胖人口近2亿,相关医疗支出每年超过2000亿元。然而当前市场被进口药主导,司美格鲁肽等药物不仅价格高昂且供应紧张。2023年信达生物玛仕度肽的上市,标志着国产药技术差距逐步缩小。先为达的埃诺格鲁肽作为新型长效GLP-1受体激动剂,其II期临床试验显示患者24周体重下降可达12.5%,已接近国际水平。随着国家"体重管理年"行动推进,国产减肥药正迎来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风口。
二、资本豪赌背后的商业逻辑
先为达的财务数据凸显生物科技行业的高风险特征:2023年至2025年上半年累计亏损超12亿元,营业收入直至近期才通过技术授权获得9106.7万元。但资本看中的是其产品管线潜力——GLP-1市场规模预计达400-500亿元。腾讯与美团的战略投资更具深意:美团线下药房网络可助力未来销售,腾讯的数字化平台则能提供患者管理支持。这种"生态协同"思维,使先为达估值在IPO前已达48.68亿元。
三、商业化之路仍存隐忧
尽管前景可观,先为达面临多重挑战。首先,其依赖CDMO代工模式存在供应链风险;其次,医保准入将决定产品放量速度,目前国内尚未有GLP-1减肥药纳入医保。更严峻的是竞争态势:到2029年全球可能有16款新GLP-1药物上市,包括科伦博泰等国内企业的紧追。此外,创始人潘海在IPO前的股权转让操作,也引发市场对管理层长期承诺的质疑。
结语
先为达的IPO征程,折射出中国创新药企在热门赛道的机遇与困境。资本愿意为尚未盈利的企业买单,本质上是对技术突破和国产替代的长期赌注。然而从实验室到市场,企业需跨越供应链、医保、竞争等多重关卡。随着减肥药赛道持续升温,先为达能否将资本期待转化为商业成功,将成为检验中国生物科技创新成色的重要试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