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科睿唯安推出的权威评价工具,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世界学科排名以10年为时间维度,通过论文发表数量、被引频次、高被引论文等核心指标,精准衡量学科在全球范围内的学术影响力与科研竞争力。而能够跻身ESI学科前1%,意味着该学科已进入全球科研领域的“第一梯队”,是对高校在特定学科领域科研实力、人才储备与创新能力的硬核认证,更是高校参与国际学术对话、吸引全球优质资源的重要“通行证”。
近日,科睿唯安发布ESI最新数据。相比2025年7月,此次共有44所高校共新增46个ESI前1%学科,其中就包括华南理工大学微生物学学科。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华工微生物学学科首次闯入ESI世界排名前1%,这一突破让该校ESI全球前1%学科总数增至18个,学科覆盖广度进一步扩大。且这18个优势学科中,有5个进入ESI前1‰,2个跻身ESI前万分之一,前万分之一学科数量并列全国第四。这一数据充分说明华南理工大学在多个顶尖学科领域已具备全国领先的科研实力。
甚至从全球排名来看,华工此次位列第139位,较2024年同期提升了29位。排名的快速跃升,进一步反应出该校近年来科研成果的影响力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增强。
就以前不久软科发布的“2025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为依据,华工表现亮眼,位列世界101-150名,在中国内地高校中排在14-27名,作为广东的“双一流”“985”“211”理工强校,这个成绩相当可观。
具体到关键指标,最值得关注的是N&S论文排名,而华工在这项指标中位列全球第347名。所谓N&S论文,即发表在《自然》(Nature)和《科学》(Science)这两大全球顶尖学术期刊上的论文。能在这两本期刊发表论文,意味着研究成果达到了全球科研领域的顶尖水平,代表着极高的学术价值与影响力。而华南理工大学能在N&S论文排名中占有一席之地,说明其在部分优势学科的科研探索上,已具备冲击全球顶尖学术成果的能力。
例如今年6月,华工数学学院潘会平副教授与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数学系主任、美国数学会会士MichaelWolf教授合作的论文“RaystructuresonTeichmüllerspace”,就被国际顶尖数学期刊ActaMathematica(《数学学报》)接收发表。而这,则是华南理工大学教师首次在国际数学界公认的四大顶尖期刊上发表高水平研究成果。
作为与《美国数学会杂志》、《数学新进展》和《数学年刊》齐名的期刊,ActaMathematica(《数学学报》)以其严格的审稿标准和极高的学术影响力著称,近年来每年发文仅10篇左右,长期以来是全球数学家发表重大理论成果的重要平台。且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大陆学者在该期刊发文10余篇。
从《数学学报》的含金量可以看出,这一突出性成果极大提升了华南理工大学在国际数学界的学术地位,是对华工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的有力认可,同时也彰显了该校在基础研究领域的硬核实力。
从ESI学科的持续突破到软科排名的稳步提升,再到顶尖期刊论文的发表,华南理工大学用实打实的数据勾勒出一条清晰的上升曲线。这些成绩不是孤立的数字,而是其深耕科研创新、坚持学科交叉、重视基础研究的必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