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8月20日凌晨2点,微软硅谷园区监控摄像头仍在默默运转,定格下园区草坪上令人心碎的画面——35岁的软件工程师普拉蒂克・潘迪俯卧在地。
这位来自印度中央邦的工程师,十几个小时前刷开办公区闸机时,没想到这是他人生最后一次执勤,
圣克拉拉县法医初步验尸情况是,这位没啥基础病史的年轻工程师,很可能是突发心脏病离世的,
办公系统记录显示,潘迪在8月19日19:50进入办公楼时,已连续三周保持着平均日工作16小时的纪录。
他向同屋和家属确认,潘迪生前常同时做四个项目,常忙到深夜才回家,冰箱里满是能量饮料和速食餐盒
"科技巨头们设计着改变世界的产品,却解不开自己员工的生存困局
"当地印度社区领袖萨蒂什・钱德拉的控诉引发共鸣
在硅谷像潘迪这样拿H1B签证的外籍工程师,经常承担最艰难的开发工作,
他们的职业晋升和签证续签跟项目完成情况密切相关,这种制度带来的压力让不少人默默承受
微软Fabric产品的开发文档显示,这个对标Snowflake的数据分析平台正处于关键攻坚阶段,
潘迪作为核心开发人员,需在三个月内完成原本半年的工作量。
知道情况的人说,这个团队将近四成成员在过去半年提交了心理咨询申请,
而微软对此的公开回应,仅是程式化的"正在调查"。
这场悲剧,让硅谷一直宣扬的“改变世界”的说法背后的真实情况暴露出来,
国际数据公司最新数据表明,美国科技行业从业者平均每周加班12.7小时心脏病发病年龄中位数较其他行业提前8.6岁
斯坦福大学研究团队发现,超六成工程师患慢性疲劳综合征时,科技巨头还在年度报告中大肆宣扬“员工生产率提升指数”
在潘迪的领英主页,至今保留着2024年4月的动态更新:"连续72小时调试终于通过!
这条有325个赞的工作日志,现在看就像血色警示,
他的叔父马诺伊在悼念仪式上质问:"当系统将人类异化为代码机器时,我们究竟在创造进步还是制造悲剧?
"这起死亡事件正引发连锁反应,
加利福尼亚州众议员罗达·李已经提交议案,让科技企业公开员工工作时长的数据,哈佛大学医学院接着就开展构建程序员健康追踪模型的工作。
但更具建设性的改变,或许藏在那条被数千人转发的网友留言里:"我们不需要用生命验证的代码,需要能安心睡觉的夜晚。
园区草坪安静下来时,潘迪办公桌上没完成的代码还在闪着光,
这里面那些用生命换来的警示标识,或许最终能让科技行业重新去调整效率和人性之间的平衡
毕竟任何技术革新的价值,都不该用年轻工程师的猝然倒下作为度量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