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家长张女士的遭遇,引起了众多作业帮学习机用户的共鸣。张女士说:“感觉买了个学习机,就是为了他后面卖课的。”
几个月前,为了帮助“小升初”的孩子顺利衔接初中课程,张女士花费四千多元购入了一台作业帮学习机。原指望这台学习机帮助自己分担辅导孩子的压力,提供个性化学习方案。
然而,张女士的希望很快成了失望。
这台作业帮学习机,不仅基础功能体验不佳:做题、批改功能与普通教辅差别不大,自带的录播资源千篇一律,缺乏个性化学习方案,而且营销能力特强,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将张女士诱进了逃无可逃的“推销”大阵中。
其诱导过程大致如下:先通过核心卖点“名师资源”功能诱导用户看“名师直播”:而要看“名师直播”,就必须在微信上添加各类企业微信,如:“好课在线”“小船出海”“一课直播课”等。
一旦用户加了这些微信,噩梦就开始了,各种课程推销会在微信和手机上轮番轰炸,有时深夜11、12点也会被电话惊醒,推销内容除了售课还是售课,想屏蔽都难。有的课程售价高达5、6千元,已经超出学习机本身的售价。
实际上像张女士这样,只因购买作业帮学习机或其线上课程,而从此坠入被“营销”深渊的,并不是张女士一人。
只要在网络上稍微一搜,就会发现诸如知乎、小红书和投诉平台上,充满类似内容的帖子和投诉。仅黑猫一个平台,针对作业帮的投诉量就已达到了5480。
其中较具代表性的是网友“阿华”在知乎上发的帖子,这篇帖子,不仅提示了作业帮毫无底线的营销手段,而且深刻揭露了作业帮惯用的诈骗伎俩,比如贩卖焦虑,故意迷惑孩子等。
“先是微信被无时差的狂轰滥炸,甚至十一二点都还在给你发信息发微信语音电话,目的就是要你掏钱2599买他们一年的直播课 然后群里天天制造焦虑,让你看人家已经拍的订单截图,特别烦人。”阿华说。
至于直播课内容,在阿华看来,“是故意混淆概念,让孩子学迷糊”,比如像23*11这种本来很简单的竖式计算,直播课非要搞个拉面大法,变成2(2+3)3,然后再给孩子出道23*45,孩子自然会套用拉面法去做,结果自然是错误的,作业帮直播课借此又制造了一波焦虑。
再比如图形题计算,作业帮直播课会先给孩子出较难的浅奥题,等孩子做不出后,再灌输他们的方法,这些方法不是训练孩子的逻辑思维,完全是死记硬背,且适用范围极窄,通常只适用题目本身。
“孩子如果基本功不打扎实,逻辑思维能力不建立好,学这种浅奥会越学越糊涂。”阿华说。
至于作业帮学习机用以吸引用户的“金牌辅导老师”,在小红书用户“令福的宠”看来,根本没必要买。
她说:“花一千多买的金牌辅导老师直播课就是鸡肋,教材不能选择当地的,问了客服说不固定教材,可能是全国任意教材。每个省都没有统一教材,语文,英语还好些,数学没有学过就是完全听不懂的状态。金牌带练学练没法用,感觉白花了一千多。”
除此之外,在黑猫上,有关作业帮学习机虚假宣传、质量差、售后跟不上、退款难的投诉也是重灾区。
比如编号的投诉显示,用户在入手了一台作业帮x50后,发现产品质量有问题,时常没反应,用学练笔在上边写字也不行,更重要的是用户需要的金牌辅导功能不能用,为此,用户了联系客服,但得到的回复是用户使用不当所致,因此无法退换。
一边是官方宣称的“无二次收费”,一边是用户入手后,不得不面对的各种收费课程;一边是官方信誓旦旦的“1年质保”,一边是遇到问题后各种冷脸和扯皮,在甜言蜜语和提上裤子不认人之间,作业帮学习机用户似乎只能品味后者。
“‘后双减’时代,学习平板顺势承载了培训补习需求,对高质量、个性化内容需求加强,教培企业入局、生成式AI应用进一步加强了‘内容为王’的竞争路线。这一定位,让学习机不仅仅是一个工具,更成为部分教培企业昔日培训资源、获客的新‘容器’;而用户的体验也随之变得复杂,一次性的硬件购买,可能只是进入一个持续性内容服务生态的开始。“对此,国金证券在一份研报中指出。
靠提供内容服务后续收费本来无可厚非,但如果收费的手段要靠践踏用户权益来实现,这样的内容、服务和产品不要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