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志愿军连长黄万丰在长津湖战场上捡了一个朝鲜女儿,在回国的时候,他曾想把女儿塞进大炮里带回国,可是他在晚年却对此悔恨不已,这是为何? 1950年冬天,长津湖战场上硝烟弥漫,志愿军连长黄万丰在一处倒塌的房屋里,听到微弱的哭声。 废墟中躲着一个小女孩,大约五六岁的样子,身上的棉袄已经破烂不堪,孩子紧紧抱着一个破布娃娃,眼睛里满是恐惧。 黄万丰蹲下来轻声安慰,虽然语言不通,但孩子似乎感受到了善意,他脱下自己的军大衣包住小女孩,决定带她一起行军。 部队里的战士们都很照顾这个小家伙,有人找来竹筐当临时摇篮,行军时轮流背着,黄万丰总是把自己的干粮分给她一半。 小女孩学会了几句中国话,最常说的就是“谢谢叔叔”,她喜欢跟在黄万丰身后,有时候会拉着他的衣角不松手。 两年多的时间里,这个朝鲜小女孩成了整个连队的开心果,战士们教她认汉字,她也学会了一些简单的军歌。 1952年春天,部队接到撤退命令,黄万丰开始为孩子的去向发愁,他多么希望能把她带回中国。 甚至还想把女孩塞进大炮带回国,可后来发现根本无法实行。 临行前的那个晚上,黄万丰把攒下的所有津贴都包成一个小包袱,他找到当地的朝鲜人民军,希望他们能照顾好这个孩子。 交接的时候,小女孩紧紧抱着黄万丰的腿不肯松开,她虽然还小,但似乎明白要分别了。 回国后的日子里,黄万丰经常想起那个小女孩,每次看到报纸上关于朝鲜的新闻,他都会仔细阅读。 八十年代,中朝两国关系正常化后,黄万丰第一时间申请去朝鲜寻找那个孩子,但是时间太久了,当年的临时安置点早已面目全非。 老人家的子女说,父亲晚年时最常翻看的就是一张发黄的小纸条。上面用朝鲜文字写着当年安置点的地址。 每次生病住院,黄万丰都会把这张纸条放在枕头下面,他总是对家人说,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再去朝鲜看看。 老人去世前还在念叨着那个朝鲜小女孩,他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再见她一面,不知道她过得好不好。 其实类似的故事在那个年代并不少见,战争让很多家庭分离,也让一些素不相识的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七十多年,但人们相信,如果那个小女孩还在世,她一定也在想念着那个曾经保护过自己的中国叔叔。 也许他们此生无法再相见,但这份跨越国界的情谊,已经成为两国人民友好交往史上的一段佳话。 信源:长津湖血战,是什么让战斗英雄遗憾终生?——江苏检察在线
1950年,志愿军连长黄万丰在长津湖战场上捡了一个朝鲜女儿,在回国的时候,他曾想
文史充点站
2025-07-29 14:27:11
0
阅读: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