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焦裕禄的女儿焦守云13岁时,曾在天安门城楼上和毛主席握手并合影留念,而她也因受到毛主席的接见成为当时的明星人物,她的现状如何呢? 1966年国庆节,天安门城楼上出现了一幕令人难忘的画面,一个穿着打了多个补丁格子褂、脚蹬磨得露脚趾旧布鞋的小姑娘,被认出是焦裕禄的女儿。 总理亲自牵着她的手走向毛主席,13岁的焦守云就这样与领袖握手,当时有人问她长大想做什么,她毫不犹豫地说:“像爸爸那样为老百姓做事。” 这句话其实是母亲徐俊雅送她上火车时反复叮嘱的,焦裕禄去世时焦守云才11岁,家里全靠母亲每月50元工资养活6个孩子。 孩子们穿的衣服都是“大的改给小的,补丁摞补丁”,母亲最常说的话就是:焦家的孩子,绝不能靠父亲名声谋特殊。 后来焦守云主动报名参军,部队干部提议直接安排她入伍,她却坚持要和别人一样参加正规体检。 在武汉军区当卫生员期间,她总是主动值夜班照顾伤员,熟记上千个电话号码,三年内从新兵成长为班长、党员。 转业后,她选择了郑州铁路医院最辛苦的急诊科,一干就是14年,同事们记得她总是骑着那辆旧自行车上班,在食堂总挑最便宜的菜吃。 有人劝她申请困难补助,她摆摆手说:“比起兰考乡亲,我过得够好了。”这份朴实让周围的人都很感动。 2008年,55岁的焦守云成为开封市奥运火炬手,面对媒体“焦裕禄后代”的标签,她淡然地说:“荣誉是给父亲的,我只是传递者。” 退休后的焦守云比上班时还要忙碌,她把父亲留下的工作笔记提供给电影《我的父亲焦裕禄》剧组,里面详细记录着兰考风沙治理的第一手资料。 担任音乐剧总策划时,她特地告诉演员们:“别喊口号,我父亲是个会拉二胡、穿时髦毛背心的活生生的人。” 这些年她的足迹遍布哈尔滨、黑河,甚至父亲的山东老家,只为收集更多关于父亲的真实故事,让更多人了解一个立体鲜活的焦裕禄。 焦家六兄妹中,焦守云承担着对外联络的角色,但全家没有一个人利用父亲的声望谋取私利,哥哥焦国庆在工厂踏实工作到退休。 妹妹焦守军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荣立战功,小弟焦保钢做刑警期间屡破大案,直到2013年生病离世。 有人好奇焦守云为什么退休后反而更忙,她的回答很朴实:“父亲留给我两样东西,一件是他亲手织的毛背心,一件是为民服务的道理。” “毛背心旧了可以补,但这个道理不能丢,得一直讲下去。”这就是焦守云的想法,简单却执著。 从13岁在天安门城楼上那个穿补丁衣服的小女孩,到如今72岁仍在各地奔波传承父亲精神的老人,焦守云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什么叫传承。 当年那个在天安门城楼上许下诺言的小女孩,真的做到了“像爸爸那样为老百姓做事”,她把这份承诺过成了日常,过成了一种生活方式。 信源:焦裕禄的红色家风接力——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1966年,焦裕禄的女儿焦守云13岁时,曾在天安门城楼上和毛主席握手并合影留念,
文史充点站
2025-07-29 14:27:11
0
阅读: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