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看不见麻雀的尸体?一位70岁的护林员告诉我,麻雀的平均寿命在3-6年之间,

一叶知大事 2025-07-29 12:20:54

为什么看不见麻雀的尸体?一位70岁的护林员告诉我,麻雀的平均寿命在3-6年之间,令人奇怪的是,麻雀虽然到处可见,但它们的尸体却很少被人看到,自己工作了50年多只见过几次。   在城市的电线杆上、乡村的屋檐下,总能看到麻雀蹦跳的身影。   这种体长不过15厘米的小鸟,背部覆着灰黑相间的杂斑,肚子是淡淡的白色,和人类住得近,却藏着不少让人琢磨不透的事——比如,很少有人见过它们的尸体。   麻雀算不上长寿,野外的小家伙们平均只能活3年,能熬过5年的都算“老寿星”。   它们繁殖得倒快,一对亲鸟一年能孵出十几只幼鸟,但大部分幼鸟撑不过第一个冬天。   有数据说,一万枚麻雀蛋里,最终能活过五年的还不到6只。   不是它们不够努力,实在是这世上危险太多。   树杈上的猫头鹰、墙缝里的蛇、屋顶上的野猫,还有天上盘旋的雀鹰,都把麻雀当成移动的点心。   尤其是流浪猫,美国有研究说,它们每年要咬死十几亿只鸟,其中一大部分就是麻雀。   这些捕食者不会留下完整的尸体,往往连羽毛都被啄得七零八落。   冬天更难熬,幼鸟羽毛薄,扛不住冻,找不着食物时,饿极了还会在抢食时被同类啄伤,最后悄无声息地倒在草丛里。   人类活动也没少给麻雀添堵。   以前觉得它们偷粮食,就大面积捕杀,后来发现它们繁殖期吃的93%都是害虫,才知道错怪了它们,但数量已经跌下去了。   现在田埂上的农药、杀虫剂,沾过的种子被麻雀啄食后,常常让它们抽搐着死去。   可即便这样,为什么还是见不到尸体呢?   先说它们死在哪儿。麻雀精得很,知道自己快不行了,就往没人去的地方钻——要么躲进农田深处的麦秸垛,要么藏在池塘边的芦苇丛,有的干脆缩在房檐的墙缝里。   这些地方平时没人留意,等发现时,尸体早就被风吹日晒得没了形。   它们的羽毛颜色也帮了忙,灰扑扑的和泥土、枯叶混在一起,不蹲下来仔细瞅,根本发现不了。   就算死在显眼处,也等不到人来看。   自然界的“清洁工”效率高得很:蚂蚁会顺着气味爬过来,一点一点把肉搬回洞里;甲虫和蚯蚓在土里忙活,三五天就能把小骨头啃得干干净净。   夏天暖和的时候,一只麻雀尸体十来天就会消失,冬天冷,分解得慢些,但顶多三个月,也会被细菌彻底“消化”。   城市里的流浪猫、流浪狗更不会客气,闻到腐味就会叼走,连渣都剩不下。   还有个容易被忽略的原因是环卫工人。   天不亮就扫街的师傅们,碰到马路上的小动物尸体都会及时清走。   麻雀个头小,有时就蜷在路边的落叶里,不等行人发现,就被扫进了垃圾桶。   老旧小区翻新时,工人偶尔会在墙缝里发现一堆细碎的骨头,那都是老死在里面的麻雀,这些地方平时谁也不会特意去看。   说起来,麻雀和人类的关系挺复杂。   它们跟着农耕文明走了几千年,靠田里的种子和虫子活下来,却因为“偷粮食”的罪名被嫌弃了很久。   现在它们是三有保护动物,受法律保护,但生存空间还是被挤压着。   高楼越来越多,老房子拆了,墙缝里的巢穴没了,它们只能挤在空调外机的缝隙里筑巢。 那么你们怎么看呢?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

0 阅读:0
一叶知大事

一叶知大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