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原工兵一团政治处的宣传干事韩维民,去麻栗坡烈士陵园给战友王悦发扫墓,

棉花糖小仙女 2025-07-29 11:42:04

2013年,原工兵一团政治处的宣传干事韩维民,去麻栗坡烈士陵园给战友王悦发扫墓,负责管理的张园长告诉他:“王悦发同志牺牲29年,一个来扫墓的家人都没有,真可怜!” 山东郓城县的王悦强拄着拐杖,站在村口望向远方的次数,连他自己都数不清了。从1984年到2013年,整整29年里,他和瘫痪在床的父亲一直在等一个人回家。 那个人是他的哥哥王悦发,19岁时在老山战役中牺牲的烈士。但他们不知道哥哥安葬在哪里,甚至一度以为是在遥远的西北。 2013年曾经的战友韩维民在云南麻栗坡烈士陵园祭奠时,发现王悦发的墓前从未有过鲜花。这个细节让他心头一紧,开始四处打听王悦发的家人。 韩维民辗转多地,最终找到了郓城县张营镇王庄村。眼前的景象让这个老兵红了眼眶:三间破旧的土坯房里,王悦发的父亲因病瘫痪多年,弟弟王悦强因小儿麻痹后遗症行动不便。 更让人心疼的是,这家人29年来一直不知道烈士的确切安葬地。当年的阵亡通知书在连年的雨水中模糊不清,加上通讯条件有限,他们只能凭着零星的信息猜测。 王悦强告诉韩维民,这些年来家里的经济状况一直很困难。父亲看病花光了积蓄,自己又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全家主要靠种地和低保维持生活。 即使后来模糊地听说哥哥可能在南方安葬,但往返的车费住宿费对这个家庭来说也是巨大负担。王悦强算过,去一趟云南至少需要几千元,这几乎是他们大半年的收入。 韩维民和几个老战友商量后,决定帮助这对父子完成心愿。2014年清明前夕,他们凑钱买了车票,陪同王悦发的父亲和弟弟前往云南。 从山东到云南,近两千公里的路程,对于轮椅上的老人和拄拐的王悦强来说格外艰辛。但当他们终于站在麻栗坡烈士陵园,看到刻着“王悦发”三个字的墓碑时,所有的疲惫都化作了泪水。 王悦强在墓前站了很久,终于开口说话:“哥,我来看你了。”简单的几个字,却饱含着29年的思念和愧疚。 老父亲颤抖着手抚摸墓碑上的名字,嘴里反复念叨着儿子的小名。那一刻,时间仿佛倒流到1984年,那个还没来得及好好告别的春天。 这次祭扫之后,王悦强一家的生活逐渐有了改善。当地民政部门重新核实了烈士家属身份,按照相关政策给予了相应的抚恤和帮扶。 王悦强用这些补助在村里开了一间小杂货铺,生意虽然不大,但总算有了稳定收入。每当有人问起店铺的来历,他总是自豪地说:“我哥是烈士,国家记着他。” 退役军人事务部门设立的烈士寻亲平台,已经帮助数千个家庭找到了失联多年的亲人。通过网络搜索和大数据比对,许多沉睡多年的线索重新被激活。 王悦强现在每年都会去云南看望哥哥,有时是自己去,有时和其他烈士家属组团前往。他说这已经成了他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在他的杂货铺里,挂着一张哥哥的军装照。照片中的王悦发还很年轻,眼神清澈而坚定。王悦强经常对着照片说话,汇报家里的变化和自己的近况。 每到清明和春节,王悦强都会在家里为哥哥摆上供品。他相信,不管身在何处,兄弟之间的血脉亲情永远不会断。 信源: 中国新闻网2013年报道 驻同安某部官兵为烈士王悦发家属捐款3万元,帮助其92岁母亲实现29年未完成的扫墓心愿。报道提及烈士1984年牺牲于老山战役,家属因贫困无法承担路费,部队核实后发起募捐。

0 阅读:0
棉花糖小仙女

棉花糖小仙女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