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日报中文网昨晚(7月28日晚)报道:“天文学家罗伯特·柯什纳怀疑中国正在青

一叶知大事 2025-07-29 11:25:21

华尔街日报中文网昨晚(7月28日晚)报道:“天文学家罗伯特·柯什纳怀疑中国正在青藏高原秘密建造一台48英尺口径的望远镜。尽管中国方面未正式承认,但相关线索陆续浮现。该项目将对美国的技术领先地位构成威胁,并可能为中国带来军事优势。”   这样的说法实在让人难以认同。   所谓“秘密建造”,字里行间透着一股对中国的莫名指责,仿佛中国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   这种高高在上的姿态,不知道究竟从何而来。   中国在自己的领土上开展科研活动,本就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何来“秘密”一说?   事实上,中国在青藏高原的科研活动一直有着明确的公开规划。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在西藏阿里地区早已建成了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的观测站,这类设施主要用于天体物理研究,2023年还发布过发现脉冲星的成果。   这些都是公开可查的事实,所谓“秘密建造”完全与事实不符。   不仅如此,中国科学家团队近期还在顶级期刊《Nature》上发文,介绍了一个位于青海省冷湖镇附近峰顶的世界级潜在天文观测点。   这个海拔4000米以上的观测点,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其晴夜数达到70%,夜间气温中位数仅2.4°C且波动很小,全年夜间有55%的时间可降水量都低于2毫米。   这样的观测条件,足以与夏威夷莫纳凯亚山、智利安第斯山脉等世界知名的最佳天文台台址相媲美。   冷湖镇的发展也颇具故事性。   这里曾是我国重要的石油产地,后来随着石油资源枯竭,逐渐萎缩成一个只有800名居民的小镇。   但凭借着酷似火星的地质地貌和优质的暗夜星空资源,冷湖镇开始打造集科学、科普、科幻为一体的“火星小镇”。   如今,由于其优良的天文观测条件,已经吸引了国内外众多天文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关注,即将迎来第一批专业的天文望远镜。   放眼全球,大型望远镜的建设本就是各国科研发展的常态。   美国夏威夷的凯克望远镜口径达33英尺,欧洲南方天文台的甚大望远镜由4台8.2米口径望远镜组成。   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下,中国发展同类设施,完全符合国际科技竞争的规律,48英尺口径在全球范围内根本算不上什么“颠覆性威胁”。   就像FAST,早已对全球天文学家开放观测申请,2024年就有17个国家的科研团队获得了观测时间。   将这样正常的科研活动解读为“军事用途”,说到底,不过是美国借“国家安全”之名遏制中国科技发展的惯用伎俩。   青藏高原因其海拔高、大气透明度好,成为天文观测的天然宝地,中国在这里布局科研设施,是基于地理优势的合理选择。   这就像智利利用安第斯山脉建设多个国际天文台一样,是各国发展科技的正当权利。   美国对中国科技发展如此敏感,背后反映出的是其霸权心态下的“优势焦虑”。   科技的发展本应是为了全人类的进步,各国在各自的优势领域推进探索,通过合作共享成果,才是破解宇宙奥秘、推动文明进步的正确路径。   将科技竞争搞成零和博弈,甚至无端指责他国的正常科研活动,不仅不利于自身的发展,也会阻碍全人类探索未知的脚步。 那么你们怎么看呢?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

0 阅读:0
一叶知大事

一叶知大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