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16岁的女演员左大玢拉着毛主席的手数起了螺,随后她惊呼出声:“主席,

文史充点站 2025-07-29 11:24:34

1959年,16岁的女演员左大玢拉着毛主席的手数起了螺,随后她惊呼出声:“主席,您有十个螺呀,难怪当主席!”毛主席听后先是一愣,随即笑得前仰后合。 1959年的长沙,16岁的左大玢在湖南湘剧院后台化妆,她从小学戏,嗓音清脆,在《刘海砍樵》里演胡秀英已经小有名气。 当时毛主席经常来湖南视察,湘剧院就安排左大玢这些年轻演员表演节目,有一次演出结束,左大玢在后台见到了毛主席。 小姑娘胆子大,居然主动拉起毛主席的手看起了手相,她发现十个手指头都是“螺纹”,按湖南老话说这是“十斗簸箕不如一斗螺”。 左大玢用带着湘音的普通话说:“主席,您这手相可真好!”毛主席听了哈哈大笑,一点也没有架子。 这个细节后来被很多人传为佳话,在那个年代,一个小演员能这么自然地和领袖互动,确实很难得。 二十多年后,左大玢的人生迎来了转折点,1986年,导演杨洁在为《西游记》选角时遇到了难题,观音菩萨这个角色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演员。 有人推荐了正在演湘剧《追鱼记》的左大玢,杨洁去长沙看了她的演出,发现这个演员身上有种特别的气质。 左大玢演观音时眼神温和却有威严,说话轻柔但很有分量,这正是杨洁心中观音菩萨应该有的样子。 试镜时左大玢穿上观音的白色长袍,手持净瓶,整个人瞬间就变了,剧组的人都觉得,这就是观音菩萨本人。 为了演好这个角色,左大玢可下了不少功夫,她专门跑到北京雍和宫、广州六榕寺等地方,仔细观察各种观音造像。 她发现不同朝代的观音造像神态各不相同,唐代的雍容华贵,宋代的清秀端庄,她要在这些基础上创造出自己的观音形象。 最难的是手势,观音的每个手势都有特定含义,左大玢反复练习,连手指弯曲的角度都要精确到位。 拍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有场戏要在零下十几度的冰面上拍,左大玢赤着脚站了好几个小时,脚都冻紫了。 但她从来不喊苦不喊累,始终保持着观音该有的庄严神态,导演杨洁后来说,左大玢不是在演观音,她就是观音。 最神奇的事情发生在福建鼓山拍摄期间,当地一些群众看到左大玢,即使她没有化妆,也会对着她拜拜。 有个老太太还专门买了香烛供品,说要给“观音菩萨”上香。这让剧组的人都觉得很惊奇。 86版《西游记》播出后,左大玢饰演的观音深入人心,很多观众说一看到她就觉得心里很平静。 其实在湘剧舞台上,左大玢的戏路很宽,她既能演大家闺秀,也能演泼辣的农村妇女,变化很大。 有一次为了演好卖菜的农妇,她专门到菜市场体验生活,凌晨四点就去帮摊主吆喝,学会了不少长沙方言的叫卖声。 左大玢觉得演员就应该深入生活,不能只靠想象,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生活背景,只有真正了解了,才能演得像。 除了观音,左大玢在《西游记》里还演过其他角色,她演过妖精,也演过凡人,每次都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拍完《西游记》后,左大玢并没有因为走红就放弃戏曲,她依然在湘剧院工作,继续传承传统艺术。 她经常带着学生下乡演出,把湘剧带到田间地头,很多农民都认识这个“观音菩萨”,特别欢迎她来演出。 在左大玢看来戏曲是老祖宗留下的宝贝,不能在她们这一代手里失传,即使现在喜欢戏曲的年轻人不多,也要坚持下去。 她还经常参加各种戏曲讲座,向年轻人介绍湘剧的历史和特色,她总说,传统艺术需要有人传承,不能断了香火。 有学生问她演观音有什么秘诀,左大玢笑着说:“哪有什么秘诀,就是用心演,把自己当成那个角色。” 回想起来从16岁在戏台上唱《刘海砍樵》,到后来成为家喻户晓的观音菩萨,左大玢的艺术道路走得很踏实。 她没有因为一时的成功就飘飘然,始终记得自己是个戏曲演员,无论是在湘剧舞台上,还是在影视屏幕上,都保持着对艺术的敬畏。 你们觉得86版《西游记》里哪个角色最经典?除了观音菩萨,还有哪些角色让你印象深刻?   信源:她敢跟毛泽东喝同一杯茶,还拉着他的手说:“您有十个螺呀,难怪当‘皇帝’!”——文汇网

0 阅读:0
文史充点站

文史充点站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