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前脚刚从中国引进40架歼-35隐身战机和红旗-19反导系统,可后脚态度立刻来了个360°大转变,宣布对中国连铸坯材启动第二次反倾销日落复审调。
在国际关系中,合作与摩擦往往并存。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刚从中国带回40架歼-35隐身战机和红旗-19反导系统的采购协议,增强国防实力,却紧接着启动对中国连铸坯材的反倾销调查。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国家利益冲突?
巴基斯坦与中国在国防领域的合作近年来持续深化。这种互动源于区域安全格局的需要,特别是面对印度在边境地区的军事压力。巴基斯坦空军寻求先进装备来维持平衡,中国作为可靠伙伴,提供的技术支持成为关键选择。2025年6月,巴基斯坦政府确认了中国提出的军事销售方案,包括40架歼-35隐身战机。这种战机属于第五代隐身设计,具备低可探测性和高机动性,能有效提升空中作战能力。此外,还涉及KJ-500预警机,用于空中监视和指挥,以及红旗-19反导系统,该系统针对弹道导弹威胁,提供多层防御。这些装备的总价值约37亿美元,部分通过债务调整方式实现。中国同时同意延期巴基斯坦部分债务偿还,金额达37亿美元,这缓解了巴基斯坦的财政负担。这种安排反映出两国战略伙伴关系的深度,巴基斯坦视中国为“全天候朋友”,而中国则通过这些交易扩大影响力。 经济层面的合作同样密切。中巴经济走廊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项目,已投资超过600亿美元,涵盖基础设施、能源和港口开发。瓜达尔港的运营带动了当地就业和货运增长,巴基斯坦从中获得实际收益。中国多次提供贷款和援助,帮助巴基斯坦应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压力。2025年上半年,夏巴兹总理访问中国,讨论进一步推进走廊第二阶段建设,重点在工业园区和农业合作。这些举措旨在刺激巴基斯坦经济增长,但也暴露了依赖性问题。巴基斯坦国内经济面临多重挑战,失业率高企,生活成本上升,本土产业竞争力不足。钢铁行业是典型例子,巴基斯坦每年钢铁需求量巨大,但本土产能仅能满足部分市场,大量依赖进口。中国作为主要供应国,其产品价格较低,占据了显著份额。这导致本土钢铁企业订单减少,生产效率低下,工人就业受影响。 本土钢铁业主多次向政府表达关切,认为进口冲击威胁企业生存和社会稳定。政府回应这种呼声,通过贸易保护措施来干预。早在2015年,巴基斯坦就对中国连续铸造钢坯征收反倾销税,税率达24.04%。此后进行了首次日落复审,决定延续税率。2025年6月23日,国家关税委员会正式启动第二次日落复审调查,审查期覆盖2022年至2024年。该调查评估进口是否继续造成倾销损害,以及本土产业是否需要进一步保护。如果调查结果支持,本土钢铁企业将获得更多市场空间,生产可能逐步恢复。但这种措施也带来副作用,进口税增加推高钢材价格,影响建筑和制造业成本,最终传导到消费者层面。巴基斯坦经济结构脆弱,外债负担重,国际收支不稳,这些因素迫使政府在对外合作与本土保护间权衡。 夏巴兹作为总理,其决策体现了实用主义风格。他出身工业家族,早年政治生涯注重基础设施发展,在旁遮普省任职时推动多项项目。2022年经济危机时,他上台领导,通过与国际组织谈判争取援助,同时加强与中国联系。但民众对就业和物价的关注更直接,如果本土产业未见改善,社会不满容易积累。印度在2025年4月宣布暂停印度河水条约执行,进一步加剧巴基斯坦农业用水短缺,农作物产量下降,农民收入受损。这增加了国内压力,政府需多方应对。贸易调查并非针对中巴关系的整体,而是特定行业的调整。两国高层互动频繁,夏巴兹访华后,中国副总理访问巴基斯坦,讨论安全合作。巴基斯坦军队领导人也于2025年7月访华,强化军事纽带。这些举动显示,战略伙伴基础稳固。 后续进展中,反倾销调查预计在数月内完成,可能延续现有税率。本土钢铁产能需通过技术升级来提升竞争力,中国企业则可调整出口策略,避免过度依赖单一市场。中巴经济走廊项目继续推进,2025年下半年计划启动新工业区,吸引投资。债务延期为巴基斯坦提供喘息,但需谨慎管理,避免长期积累。区域安全方面,歼-35战机交付将于2026年开始,结合红旗-19系统,将显著提升巴基斯坦防御水平。面对印度先进装备的采购,巴基斯坦此举维持了力量对比。国际观察认为,这种双轨操作虽有矛盾,却符合发展中国家的现实逻辑。巴基斯坦需平衡外资引入与本土利益,过度保护可能影响整体贸易自由化进程。中国作为全球钢铁大国,其出口面临多国壁垒,但通过“一带一路”框架,继续深化与伙伴国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