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真的进了红军城,但乌军主力却没了踪影 “空城”这出戏,到底是计谋,还是崩盘

国际瞭望台 2025-07-28 16:54:01

俄军真的进了红军城,但乌军主力却没了踪影

“空城”这出戏,到底是计谋,还是崩盘?很难说。

红军城失守,象征意义远比地理位置更重

红军城的名字,不是乱叫的。它曾是苏联时期红军的大本营之一,也是乌东顿巴斯煤炭工业的心脏地带。对乌军来说,它是顿涅茨克防线的门神;对俄军而言,它是“夏季大反攻”的首个门槛。

从战略角度说,这座城市不仅靠近乌克兰的防御纵深,而且地势复杂,地下通道密布,具备顽强抵抗的天然条件。所以当乌军几乎“没怎么抵抗”就人间蒸发,确实引发一片哗然。

泽连斯基的“非常艰难”,说白了就是:顶不住了

7月26日,泽连斯基在听完总司令瑟尔斯基的作战汇报后,亲口承认“局势非常困难”,这个话对乌方来说相当罕见,等于是给了“失守”半盖棺定论。

按照瑟尔斯基的说法:红军城一旦丢掉,顿巴斯防线恐将“整体崩塌”。问题是,不是俄军打得多猛,而是乌军已经无力应战。

每天6000发炮弹,几百人阵亡,打的是仗吗?那是榨命的绞肉机。之前的巴赫穆特,乌军还能顶一顶,现在直接“清空”,意味着士气和兵力都已经掉到底了。

“人去哪了”?乌军的空城战术靠谱吗?

俄军先头部队7月25日进入城区,结果扑了个空,只看到居民,不见敌军。这事蹊跷得很。

网上现在有两种推测: 第一种说法是,乌军藏进地下坑道,准备打城市游击战。

红军城是煤矿重镇,地下通道绵延几十公里,别说藏一两个旅,就算藏个师都不是问题。这种打法当年在马里乌波尔也出现过,但有个前提——你得有补给、有指挥、有士气。

但现在呢?155旅那种跑路传统,说实话,不太像是能跟俄军死磕的兵。

第二种说法更狠:乌军干脆放弃红军城了。

在正面硬碰只会伤筋动骨的情况下,干脆主动撤出,留个“空城”让你俄军猜不透,然后寻找下一个防线打巷战。这种思路其实跟当年苏军战术类似,边退边打、以空间换时间。

问题是,泽连斯基这边还能撑多久?兵员告急、弹药告急、前线崩塌,已经成了常态。

法式精锐部队,为何屡屡变“特种快递员”?

红军城的主力守军之一——乌克兰第155机械化旅,在法国吃了半年西餐、穿了北约军服、拿了最现代的装甲装备,回来后第一仗就“溜了”。

你别说,这是他们的老传统。

据公开资料,这支部队出国前掉了一半人,在法国受训期间又“失联”一批,回国后更有上千人直接跑路,堪称“战场摆渡人”+“演习逃兵王”。

法式标准化训练出来的队伍,一到实战就集体失联,这让北约脸上也不太挂得住。也难怪泽连斯基每次讲话都在强调:“我们需要武器、我们需要更多援助。” 他不是在跟俄军讲条件,他是在跟西方拼命要续命。

红军城之后,俄军要的是“突破”,不是“站岗”

别被“城市占领”三个字迷惑。俄军并不是真的图红军城有多富、地形有多妙。他们要的是在心理上撬开乌军的最后一道防线。

一旦红军城彻底拿下,乌军的阵地防线将出现链式崩解,那时就不是“空城”不空城的问题,而是下一座城市是否还有人防守。

而且俄军集结的11万人,显然不是奔着打一仗就回头的。俄国防部最近反复释放信号:“夏季反攻已经全面展开。”

什么意思?前面巴赫穆特、阿夫迪夫卡都还只是序章。真正的大戏,刚刚开始。

俄乌战争打到现在,已经没有“赢家”了,只有谁耗得久,谁撑得住。红军城的失守或“空弃”,从战术上或许还值得辩论,但从战略层面看,乌军的主动权已经越来越小。

别忘了,战争从来不是靠西装革履的人“嘴硬”赢的,靠的是能不能让士兵有饭吃、有盼头、有命活。

这仗打到现在,乌军还有多少“盼头”,可能已经不用说太多了。

0 阅读:37
国际瞭望台

国际瞭望台

国际瞭望者:每天更新,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