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陈可辛投资3亿筹拍《投名状》。刘德华片酬1600万,金城武思忖后,觉得不应

琴音流转 2025-07-28 15:39:48

那年,陈可辛投资3亿筹拍《投名状》。刘德华片酬1600万,金城武思忖后,觉得不应超刘德华,便要了1200万。徐静蕾则表示:“钱无所谓,给200万即可。”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2007年,当陈可辛导演宣布开拍古装战争大片《投名状》。 豪掷一亿元人民币片酬邀请李连杰出演。 这个消息像炸弹一样震动了华语影坛。 当时,1.2亿是李连杰在好莱坞的市场行情价,能给出如此天价,足见陈可辛的决心和气魄。 李连杰接受了这个价格,虽有“友情价”的成分在内,但其数额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新闻点。 陈可辛深谙宣传之道,他主动释放出“天价片酬请李连杰”的信号,这招“空手套白狼”非常奏效。 嗅觉灵敏的投资人闻风而至。 他们看中的不是剧本有多好,而是影片尚未开拍就已成焦点,自带巨大流量。 最终,《投名状》神奇地以李连杰的片酬为招牌,成功吸引了多家投资方。 顺利筹集到高达3亿元人民币的制作预算,成为当时华语影史最昂贵的电影项目。 巨额资金到位后,烧钱之路才真正开始。 庞大的演员片酬是最大开销,李连杰1亿自不必说。 刘德华拿到1600万,金城武也收了1200万,仅这三位巨星的片酬加起来就接近总成本的一半。 反倒是徐静蕾,只有200万。 加上众多配角及规模惊人的群演费用,演员成本占据了预算大头。 但陈可辛的野心远不止于明星阵容。 他决心打造一部写实到残酷的战争史诗,坚持不用特效呈现宏大的战争场面。 在拍摄关键的“攻打舒城”戏份时,调动了上千名群众演员,手持兵器,身披厚重的铠甲,真刀真枪地在尘土飞扬的战场上厮杀。 陈可辛甚至要求动作戏份拒绝吊威亚飞来飞去的花哨设计。 李连杰也突破性地收起了功夫明星的光环,用最原始真实的搏杀状态演绎角色。 拍摄过程中,擅长情感叙事的陈可辛在驾驭大规模战争调度时也遇到过瓶颈。 幸而经验丰富的李连杰临时充当了动作导演的角色,助力拍摄顺利进行。 每一个真实细节的追求,都化作钞票燃烧的火焰。 但是,市场给了这个豪华项目沉重一击。 《投名状》最终在全球仅收获了约3.2亿人民币的总票房。 扣除院线分成和巨额宣发成本,投资方连收回本金都极为困难,堪称“血亏”。 海外票房更是惨淡。 观众期待看到的是李连杰利落的身手,而不是像庞青云这样深陷政治泥潭、被时代玩弄的悲剧人物。 不过,《投名状》在商业上的挫折并未掩去它在艺术上的光芒。 这部影片在随后的颁奖季横扫千军。 它不仅包揽了当年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等重量级大奖,更在整个华语地区斩获了令人惊叹的37座奖杯。 李连杰凭借庞青云这个阴鸷、复杂、充满权力欲望的角色,实现了从功夫巨星到演技派的华丽转身,赢得了金像影帝的桂冠。 这是他此前众多经典动作片也未能企及的高度。 对陈可辛而言,这些奖项彻底奠定了他在主流商业大片领域的顶尖导演地位。 如今回望《投名状》,它远超同时代平均水准的制作投入和对战争真实感的偏执追求,在当时显得极为“超前”甚至冒险。 虽然其艺术深度和人性拷问未被当年的主流票房充分认可,但影片在电影美学上的追求,使它成为了一部独一无二的华语电影遗珍。 在特效泛滥的当下,其笨拙但充满力量的“真实”美学更显可贵。 这部影片提醒我们,有些价值,无法用票房来衡量。 主要信源:(澎湃新闻——那部让李连杰拿了一亿片酬、刘德华甘当配角的电影)

0 阅读:758

评论列表

图噜啦噜啦嘞

图噜啦噜啦嘞

1
2025-07-28 21:09

功夫黄帝不移民身价绝不会高到哪里去。

琴音流转

琴音流转

琴音流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