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陈再道的儿子因为通敌被抓进了监狱,此事很快传到了毛主席耳中,得知此事

梅梅谈世界 2025-07-28 15:17:12

1962年,陈再道的儿子因为通敌被抓进了监狱,此事很快传到了毛主席耳中,得知此事的前因后果后,毛主席勃然大怒,将毛远新给叫了过来,问他:“陈东平和你是上下铺,他通敌这事,你一点都察觉不到吗?”   要理解主席的怒意之深,必先知晓陈东平事件的分量。身为开国上将陈再道之子,他考入的哈军工堪称培育军中栋梁的巅峰学府。   然而正是这颗备受瞩目的苗子,却自甘被来自台湾的广播蛊惑腐化。私下频繁偷听敌台并通信沟通,更可怕的是信中竟有意图叛逃的阴暗谋划。   这些举动在1962年这个山雨欲来的敏感节点无疑极具爆炸性。“和平演变”的忧思已深深植根于当时国家决策层的思维。   毛远新在这风暴中心的角色着实微妙而尴尬。作为毛主席的至亲后辈,身份本就非同寻常。   当时他的确与陈东平同处一室,上下铺的物理距离可谓亲密无间。主席那句沉重的质问,透露出远超对亲侄子学业督导的严厉——实则隐含着对其政治敏锐与立场的严重审视。   身处漩涡中央的毛远新,其政治处境、对“阶级战友”动态的感知能力瞬间被放大在主席威严的目光审视之下。此时的他,面临的是远超寻常学员应承受的考验。   主席的勃然大怒并非小题大做,其背后直指当时高层领导对革命事业承续问题深切的集体焦虑。陈东平的问题并非单一突发个案。同一时期,中联部干部王力竟将机密文件泄于苏联,而将军雷英夫亦被揭发有不当泄密行为。   这种种信号交织叠加,在决策层意识中形成一种明确的“危险轮廓”:斗争形态在转化,年轻一代能否承继革命意志已成严峻挑战。 主席八届十中全会上“千万不可忽略阶级斗争”的告诫警言响彻会场,陈东平之案恰是这一论断最为生动的注脚——革命者的“血亲后代”竟会被阶级敌人悄然腐蚀。   这一事件对当时加强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特别是强化高干子弟管教工作产生了直接而强烈的冲击波。 陈东平最终受到开除学籍与两年劳动教养的惩处。虽未达死刑地步,但这一处理对一位高级将领之子堪称极其严厉,足见国家绝不姑息的态度,同时也映射出当时法纪尺度在特定环境下的考量。此案作为极具代表性的警示,在之后很长时期内都在军内高层干部家庭引发严肃的回响。 毛主席震怒之下那声责问毛远新的音色虽已远去,1962年春天的这场“意外”却远非仅仅关涉某个个体。它折射的是建国后共和国所深切面对的继承焦虑与隐蔽战线斗争的暗影。   红色血脉能否抵御住不眠不休的暗流侵蚀?权力核心的后辈是否能够真正承担起这份沉重的历史使命?陈东平事件如一阵刺骨寒风,迫使整个管理层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更彻底的反思。   素材来源:1.11.21.31.41.51.61.71.81.91.101.11 开国上将之子与台湾特务联络,毛主席知道后说……. 今日头条-柳州反邪. [2023-09-19].

0 阅读:0
梅梅谈世界

梅梅谈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