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37岁的梁从诫被下放江西劳动改造,妻子周如枚当即提出离婚,不仅将儿子改随母姓,更在短时间内另嫁他人。十二载光阴流转,当人们再次目睹周如枚的境遇时,无不唏嘘叹惋:薄情之人,终难逃命运清算! 【消息源自:《梁从诫与周如枚:特殊年代的知识分子婚变》2023-11-15 文史参考】 1969年的北京城飘着槐花香,梁从诫在四合院里来回踱步时,手里捏着的那张下放通知书已经被汗水浸得发软。这位梁思成与林徽因的独子,此刻正盯着院子里母亲亲手栽的西府海棠发呆——往年这时候,妻子周如枚早该张罗着给全家人拍合影了。 "老梁,组织上给的最后期限是下周三。"同事老张蹲在门槛上抽烟,火星子在暮色里一明一灭,"我媳妇说...周老师最近常往法院跑。"梁从诫闻言猛地转身,钢笔从中山装口袋滑出来,在青砖地上溅出几滴蓝墨水。 三天后的离婚调解室里,暖气片嘶嘶冒着白汽。周如枚把呢子大衣搭在椅背上,露出里头崭新的列宁装,领口别着的北大校徽亮得晃眼。"孩子必须改姓周。"她推过钢笔时,指甲剪得短而圆润,"现在叫'梁'字就是往火坑里跳。"梁从诫看见她手腕上还戴着结婚时那支上海表,表带却已经换了新的。 他们的独子梁鉴,此刻正在隔壁由周培源夫妇看着。老爷子用《人民日报》折的纸飞机哄外孙,报纸头版"知识分子接受再教育"的标题被折进了机翼里。七岁的孩子不知道,等明天太阳升起,自己就要变成"周志兵"了。 开往江西的绿皮火车启动那天,月台上飘着细雨。梁从诫把脸贴在车窗上,突然看见儿子举着油纸伞跌跌撞撞跑来。"爸!"小孩隔着玻璃喊,"姥姥说你要去种水稻..."列车员一把拽走了孩子,剩下的话被汽笛声撕得粉碎。后来他总记得,那天儿子球鞋上沾的泥巴,像极了小时候母亲建筑图纸上的水墨晕染。 1972年春节,梁从诫在干校收到个皱巴巴的包裹。拆开三层《红旗》杂志,里头是儿子用作业本纸写的信:"谢叔叔给我买了铁皮青蛙。"信纸背面印着北大医院的抬头,估计是周如枚从丈夫谢荣办公室顺的。他把信纸对着煤油灯细看,发现孩子把"梁"字写得特别大,又用橡皮狠狠擦掉了。 时间快进到1980年深秋,梁从诫在故宫修缮处接到电话时,正往斗拱上描金粉。"如枚走了。"周培源的声音像从很远的地方传来,"白血病...最后念叨着要给孩子改回梁姓。"他笔尖一抖,金粉簌簌落在太和殿的地砖上,那瞬间忽然想起二十年前,他们带学生测绘应县木塔时,周如枚在塔刹上系过一条红绸带。 2010年病床前,已成年的梁鉴——现在该叫周志兵了——握着父亲的手轻声说:"当年妈让我把您的建筑笔记都藏在了钢琴里。"梁从诫望着输液管里滴落的药液,恍惚又看见1969年那个雨天,月台上的油纸伞转啊转,像极了他参与修复的福州油纸伞作坊里,那些悬在梁上阴干的伞。
1969年,37岁的梁从诫被下放江西劳动改造,妻子周如枚当即提出离婚,不仅将儿子
自由的吹海风
2025-07-28 07:21:29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