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人们为了纪念他,将一座山、一条河和一所学校都以他的名字命名。罗盛教的父亲罗迭

蒋晨曦呀 2025-07-28 07:09:53

朝鲜人们为了纪念他,将一座山、一条河和一所学校都以他的名字命名。罗盛教的父亲罗迭开在国内,党和人民也给了他很高荣誉。成千上万敬仰英雄的人们,专程到新化看望罗迭开夫妇,为罗迭开老人送去关怀和温暖。据统计,仅1970年至1979年十年间,就有25个省市5万人(次)看望过罗迭开和他的家人们。

罗迭开,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日子过得紧巴巴,却因为儿子的壮举成了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他的儿子为国牺牲,他自己却被党和人民捧上了荣誉的高台。成千上万的人跑去湖南新化探望他,送去温暖和敬意。可这光环背后到底藏着啥故事? 罗迭开1910年出生在湖南新化县相子村,家里穷得叮当响,父亲走得早,他和母亲靠种地过活。小时候,他每天扛着锄头下田,汗水滴进泥土里,晚上回家啃点稀粥咸菜,日子苦得没法说。长大后,他娶了媳妇,生了一儿一女,儿子罗盛教1931年出生。这孩子从小聪明,罗迭开再穷也咬牙供他读书,哪怕自己饿肚子也不让儿子辍学。后来罗盛教辗转去了外地求学,改了名字,立志要闯出个名堂。1949年,罗盛教投身解放军,1951年又志愿去了朝鲜战场。罗迭开送儿子走时,心里既骄傲又担心,盼着他能平平安安回来。

1952年,罗盛教在朝鲜救落水儿童牺牲了,年仅21岁。这消息像晴天霹雳砸在罗迭开头上,他伤心得不行,但硬是挺住了。他说,儿子是为国捐躯,是英雄,家里人得为他骄傲。从那以后,罗迭开把对儿子的思念藏心里,用实际行动支持国家的事业。他的坚韧和朴实,成了后来荣誉的根基。 罗盛教的事迹传开后,罗迭开的生活彻底变了样。1959年,他入了党,成了共产主义的一员。家乡新化县给了他不少职务,从人民代表到县革委会副主任,再到县人大常委,他一步步被推上台。在湖南,他当过第一、二、三、五届人大代表,还进了省委。在全国,他连着三届当选人大代表。这些荣誉不光是对他个人的认可,更是对罗盛教烈士精神的延续。 党和国家领导人也给了他特别的尊重。罗迭开八次进京,有七次见到了毛泽东主席。1956年,他第一次去北京开会,站在怀仁堂里,紧张得手都不知道往哪放。1959年国庆十周年,他登上天安门城楼,看着广场上的人潮,心里感慨万千。1960年,志愿军出国作战十周年纪念会上,毛泽东还特意跟他聊了几句,问他农村的情况。总理周恩来也跟他促膝长谈,听他讲家乡的日子。这些经历让罗迭开从一个普通农民变成了备受尊敬的人物。

罗盛教牺牲后,他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大家伙儿把敬仰的目光投向了罗迭开。从1970年到1979年这十年,25个省市的5万多人次专程跑到新化看他两口子。有老师带着学生来听英雄故事,有退伍军人专程来握手致敬。罗家小院挤满了人,墙上挂着罗盛教的照片和证书,桌上堆着各地送来的东西。罗迭开每次都热情接待,泡壶粗茶,跟大家聊聊儿子的往事。他不摆架子,讲得接地气,乡里乡亲的,谁听了都觉得亲切。 这些来访的人不光是看热闹,他们是真心敬佩罗盛教的英雄气概,也感动于罗迭开老两口的坚韧。有人千里迢迢赶来,就为跟他说一句:“您儿子是我们心中的榜样。”这股敬仰的热潮,成了罗迭开晚年生活里最温暖的记忆。 罗盛教走后,罗迭开没沉浸在悲伤里,他用自己的方式延续儿子的精神。他还收养了被罗盛教救下的朝鲜孩子崔莹,把这份情谊延续下去。这举动感动了很多人,也让他跟朝鲜人民结下了深厚缘分。 晚年,罗迭开回到新化过起了平淡日子。改革开放后,家乡变了样,路修好了,田里有了机器,他看着这些变化,心里挺欣慰。每逢清明,他总去烈士陵园看看儿子,默默缅怀。1990年,他因病去世,享年80岁。全县人民来送他,追悼会办得隆重,墓地就安在罗盛教纪念碑旁边。他这一生,从苦日子走到荣誉满身,靠的是坚韧和对国家的忠诚。

0 阅读:17
蒋晨曦呀

蒋晨曦呀

蒋晨曦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