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定均将军由福州军区急调兰州军区的真实原因。六十年代中后期,中苏关系进一步恶化,苏联在中苏、中蒙边界枕兵百万,蓄意挑起边界争端,边疆形势陡然紧张。面对苏方的不断挑衅,毛主席决定防患于未然,调原四野虎将,现任湖南军区司令员龙书金入疆,就任新疆军区司令员,以防苏方在中苏边界西段生事。
六十年代中后期,中苏关系彻底翻脸,从曾经的“同志加兄弟”变成剑拔弩张的对头。苏联在中苏、中蒙边境囤积百万军队,摆出一副要动手的架势。1969年3月,珍宝岛冲突爆发,中国边防部队在乌苏里江上狠狠教训了苏军一把,可苏联不甘示弱,放话要用核武器。紧接着8月,新疆塔城的铁列克提事件又让38名中国战士牺牲,边境局势一下子紧张到极点。面对苏联的步步紧逼,中央意识到光靠喊口号不行,必须得有真家伙坐镇边疆。 兰州军区管着甘肃、宁夏、青海,还连着新疆,跟苏联的边境线挨得近,是西北的大门。苏联要是真打过来,装甲部队很可能从这儿撕开缺口。所以,这地方的战略位置太关键了,得找个能打硬仗的人来守。毛主席亲自拍板,把皮定均从福州军区调到兰州军区当司令员。这可不是随手一指,而是深思熟虑后的决定。
说起皮定均,那可是军中响当当的硬角色。1914年,他生在安徽金寨一个穷得叮当响的农家,小时候靠放牛、讨饭活命。1929年,15岁就投了红军,1931年入党,从此一辈子跟枪杆子打交道。红军时期,他当过连指导员、营教导员,跟着部队打反“围剿”,还走完了长征,硬是没掉队。 抗日战争,他带八路军129师的特务团,在太行山跟日军玩游击战,搞得敌人头疼不已。1944年,他奉命组建豫西抗日游击支队,一个月就在河南站稳脚跟,还建了根据地,干得漂亮。解放战争,他带中原军区1纵1旅,人称“皮旅”。1946年中原突围,国民党30万大军围堵,他领着5000人愣是杀出一条血路,24天跑了1000多公里,打了23仗,还保住了完整建制,毛主席都对他竖大拇指。 抗美援朝,他当24军军长,1952年搞“冷枪冷炮运动”,手把手教狙击手,战士张桃芳32天用436发子弹干掉214个敌人,创了纪录。1953年夏季反击战,他指挥部队歼敌上万,硬生生把谈判桌上的主动权抢回来。1955年授衔,毛主席一看他拟定是少将,直接批了句“皮有功,少晋中”,硬提成中将。 这么一看,皮定均打仗厉害,能扛事,经验丰富。福州军区那会儿管着福建对台作战,他干得也不错,但西北边疆的威胁更大,中央看中了他的硬实力,才把他调过去。
1969年,皮定均从福州军区副司令员跳到兰州军区司令员,这背后有几大原因。 第一,中苏边境的压力太大了。珍宝岛打完,苏联咽不下这口气,铁列克提又挑事,摆明了不消停。兰州军区是西北的战略枢纽,得有个能镇场子的人。皮定均打过硬仗,指挥过大兵团作战,毛主席信得过他。 第二,他的实战经验太硬核。中原突围那种绝境他都能翻盘,抗美援朝还能玩出狙击战的花样,这种人对付苏联的装甲部队有底气。相比之下,福州军区对台作战虽然重要,但压力没西北这么急,调他去兰州是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第三,中央要给苏联一个信号。皮定均是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明星将领,调他过去不光是军事调整,也是政治表态:中国不怕你,咱有猛将坐镇,你敢来就试试。 再说,当时新疆也有调整,原四野虎将龙书金被调去当新疆军区司令员,分担西段压力。兰州军区和新疆军区一东一西,皮定均跟龙书金都是能打的主儿,这布局明显是防着苏联两头下手。
皮定均到兰州军区后,没闲着。他上任就跑边境,查哨所,看工事,盯着苏联的动静。西北地广人稀,苏联坦克要是冲过来,靠喊是挡不住的。他亲自盯着加固碉堡,设观察哨,还搞演习,模拟苏联装甲进攻,让部队练机动战术。炮兵、步兵都得摸熟家伙事儿,战斗力蹭蹭往上涨。 他还拉着老百姓一块干,修工事、运物资,把后方搞得稳稳当当。几年下来,苏联的边境小动作少了,西北硬是没出大乱子。这功劳,少不了皮定均的硬手腕。 皮定均在兰州干得风生水起,可惜好景不长。1976年7月,他去福建指挥东山岛演习,飞机撞山,连他带儿子皮国宏在内13人全没了。这事听着让人叹气,官方说是天气原因,可惜了这么个硬将。 不过,他在兰州的贡献没白费。苏联那几年没敢真动手,西北边疆稳住了,他算立了大功。放到中国军事史上,皮定均的名字不花哨,但够硬,够实。
老强巴
皮有功少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