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政治的舞台上,如果说谁最擅长“变脸”,特朗普肯定名列前茅,甚至可以说,没人敢争第二。这位曾经的美国总统,现任总统候选人,最近又为大家带来了一场经典的“川剧变脸”,而这次的主角依旧是中国。
你能相信吗?就在不久前,特朗普在白宫签署芬太尼法案时,居然在记者面前,罕见地夸赞起了中国。他当时表示:“我认为中国一直在帮助我们,芬太尼问题多年来一直很严重。”你没看错,这就是曾经把芬太尼问题当作对中国的指责口号,并在此问题上不断施压、加征关税的特朗普。怎么突然态度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这一切的转变,要从一次关键的电话谈起。在那通电话中,中方表态十分清楚:我们中国人一向说话算话,已经达成的共识,必须共同遵守。日内瓦会谈成果来之不易,美国应当实事求是,撤回那些没必要的小动作。电话那头的特朗普听得非常认真,态度也异常积极。他连声表示,美中关系非常重要,自己非常希望看到中国经济蓬勃发展,并且两国的合作能创造更多重大成就。他还特别强调将继续坚持一个中国政策,称赞日内瓦和伦敦的经贸谈判非常成功,达成了良好的协议。
不过,最引人注目的戏份在后头。中方提出欢迎特朗普再次访华时,他几乎毫不犹豫地表示了“诚挚的感谢”。朋友们,这句“欢迎访华”简直如同按下了某种神奇的开关,从那时起,特朗普政府的对华政策迅速发生了大变化。
在那通电话之后,紧接着中美双方在伦敦的贸易谈判取得了初步的框架协议。接下来的一系列变化令人眼花缭乱,美国似乎一下子认清了许多事情,开始对中国“开绿灯”,这些转变来得快得令人咋舌。我们来看看具体发生了什么:
仅仅是通话后的第二天,美国就宣布恢复处理哈佛大学中国学生的签证,记得以前他们可是一直拿留学生做文章。接下来,能源企业被允许继续向中国出口乙烷;全球三大EDA芯片设计软件供应商的禁令也被撤销,可以继续向中国出口关键软件;而且,通用电气航空公司得到了许可,向中国的C919大飞机提供发动机。对许多美国供应商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松口气的消息。
如果这些还算是“开胃菜”,那么不久前的一个事件就可算作是“主菜”。英伟达的黄仁勋,这位一向以皮夹克和高调言论著称的“AI教主”,最近跑到中国,兴奋地告诉媒体一个“大消息”:美国政府已经同意解除对华芯片销售的禁令!AMD也很快跟进,确认收到了同样的通知。
这一系列看似不相关的事件,却展现出了特朗普政府极其迅速且彻底的态度转变。难道他是真的从内心发生了变化,开始“亲华”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特朗普并非真心悔过,而是出于个人的战略考虑,进行了一次“务实”的变脸。
简单来说,特朗普此番操作,首先是为了为即将到来的第二轮贸易谈判铺路。虽然第一次谈判有一定成果,但最关键的关税问题仍未解决。此时,他通过频频放低姿态、解除禁令、赞扬中国,目的是在为谈判创造更好的氛围,期望中国在关税问题上做出一定的让步。毕竟,贸易战打了这么久,给美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的通胀压力,特朗普自己心里再清楚不过。
其次,特朗普始终念念不忘自己的访华计划。对他来说,这个访华行程至关重要。第一个任期时,他就非常想访问中国,但始终没有实现。这一回,第二任期接近尾声,他必须抓住机会,否则面子上实在不好看。作为超级大国的总统,居然因为另一个大国的态度而决定是否访问,特朗普如何能够忍受?他必须首先解决贸易分歧,才能名正言顺地展开访问。
而对于特朗普来说,最具诱惑力的无疑是中国今年举办的盛大阅兵,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早前,他曾想在美国举办类似的大阅兵,却遭遇国内的强烈反对,最终未能成行。如今,中国要办,而他作为战胜国之一,如何能够错过这样一个展示中美友好的机会?这比在白宫草坪上检阅仪仗队的场面要大得多,也更有全球影响力。
然而,特朗普的“感谢”中并没有缺少他一贯的“功劳归我”的套路。以芬太尼问题为例,他在夸赞中国做得好的同时,还不忘提到:“你知道中国因为芬太尼受到了关税的惩罚,但他们愿意做点事情。”这种话听起来不禁让人质疑:到底是中国的努力在发挥作用,还是他自己施加的关税让中国有所反应?
特朗普表面上的“示好”,实质上是极具计算的,充满了实用主义和机会主义的成分。他今天为了访华和贸易谈判对中国微笑,明天就可能为了国内选票的压力,再度与中国翻脸。这种反复无常的做法,特朗普已经做过多次,我们早已见怪不怪。
对于中国而言,态度一直十分明确。我们不主动挑事,但也从不畏惧冲突。若想谈判,我们的大门敞开,欢迎有诚意的对话,但这必须建立在双方平等和尊重的基础上。特朗普如果打算通过改变一些不合理的政策来示好,那不过是修正错误,并非无私的恩惠。
接下来的中美贸易谈判,将再次考验特朗普的诚意。那些加征的关税,能否暂时或永久取消?在科技领域是否真心合作,还是只做表面功夫?这些问题的答案,必须在谈判桌上见分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