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捐功德,钱却进了私人钱包?”3月10日午后,苏州报国寺大雄宝殿前的风铃被吹得叮当作响,没人注意到戴口罩的李某只用十秒就把功德箱侧面的二维码换成了自己的打印件。十天后,义工王阿姨发现往日每天几千的香火钱骤降到几百,调监控才惊觉:那位天天擦肩而过的邻居,竟把佛祖的“饭碗”端走了。 李某的出租屋离寺庙不到两公里,警方推门进去时,他正对着手机屏幕数29873.42元——那是十天里信众转进来的全部香火钱。李某后来交代,自己月薪七千出头,房租突然涨到两千八,信用卡账单压得喘不过气,“看见功德箱上那张A4纸被风吹得飘啊飘,脑子一热就把包里的二维码贴了上去”。第一晚到账三百多,他心跳快得睡不着;第五天突然进账一千二,他给自己点了份外卖加鸡腿;被抓那天中午,他还在跟同事炫耀“最近副业挺顺”。 寺庙的账本记录了更扎心的细节:3月11日到20日,原本该用于修缮观音殿的善款断了流,两个小和尚的斋饭钱差点没着落。王阿姨红着眼眶说:“有个老太太捐了五百块,说是给孙子高考祈福,这钱要是真进了骗子口袋,罪过啊!”更唏嘘的是李某父母,从安徽老家赶来时拎着沉甸甸的蛇皮袋,里面是他们攒了八年的十万块养老钱,“孩子造的孽,我们砸锅卖铁也得补上”。 案子走到检察院时,办案人员查了李某近半年流水:2月还在某呗上欠着四千八,3月收入暴增后却连奶茶都舍不得买,钱都攒着准备给女友换手机。心理评估报告显示,他作案时压根没意识到这是诈骗,只觉得“像捡了个红包”。现在取保候审的李某每天在家抄《心经》,公司同事说办公室抽屉里还留着半包他来不及抽完的煊赫门,“烟盒上写着‘功德无量’,真是讽刺”。 报国寺现在给二维码焊了防盗玻璃罩,每晚两个义工对账要签双份确认书。4月2日《苏州日报》报道,当地佛协已给全市147家宗教场所发了风险提示函,要求二维码必须备案、贴防撕标签。有香客在评论区调侃:“建议佛祖也开通延迟到账,24小时内可撤回。”更多人唏嘘的是,李某父母补上的十万块里,有三万是借的亲戚的,“香火钱成了债务,这因果报应是现世现报了”。 信息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4月5日《功德箱里的收款码竟被调包》 新华社每日电讯4月6日《寺庙二维码诈骗案追踪:漏洞与救赎》 人民网江苏频道4月7日《从“扫码供僧”到“扫码防骗”,苏州宗教场所的72小时整改》
柬埔寨警方最近端掉的一个诈骗据点里,犯罪分子用高度仿真的中国公安机关设备来进行骗
【2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