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江西上饶,一名豆浆店老板娘正在卖早餐,过来3个小伙子,大概20多岁,一个拄着拐杖,一个骑着三轮车,车上还坐着一个,很远就给老板娘打招呼。
“大……大姐,来……两笼包子,三份豆浆,打包带走!”其中一个小伙子口齿不清地说。“怎么不在店里吃了?”老板娘一边打包,一边打趣着问道。
“不了,上次……小龙把碗打碎了,你们不要赔偿,我们怎么还好意思在这儿吃啊!”坐在三轮车上的小伙子解释道。
“行,拿好了!”老板娘把早餐递给三轮车上的小伙子。“多少钱?”拄着拐杖的小伙子问道。老板娘连忙摆摆手,说道:“不用付钱,没事儿!”
“老板娘心眼太好了,她经常不要钱,都有点不好意思了,还免费给电子秤充电。”拄着拐杖的小伙子歪着脑袋对另外一位小伙子说道。
骑着三轮车的小伙子也附和着表示感谢,他们眼里满是感激之情,随后三人默契地点点头,临走的时候悄悄把钱付了。
据了解,他们分别是小琪、小龙和小寒,三人都是先天性脑瘫,行动不便,自去年9月份相识,今年2月从家里搬出来一起租了房子。先擦鞋,后来又卖大蒜,加上晚上卖水,一天能挣4、50块钱。
小伙子们表示,虽然很累,但是很充实很快乐,房租是每月300块钱,他们平摊。平日会给讲价的顾客优惠,还给顾客抹零。自他们合租之后,附近的邻居也很照顾他们。
小伙子们还有各自的梦想,他们挣钱是为了自己日后的生活,还有就是给父母养老。以后如果有机会,小琪想回老家婺源看看,小龙想去长城和故宫,小寒想去看升国旗。
有人表示愿意捐赠他们部分钱财,三人一口拒绝了,他们只愿意接受物品之类的生活物资,至于钱财还是留给更加需要的人。
老板娘回应说,他们非常不容易,每天凌晨三点从家里出发去农贸市场,两公里的路程要走两个多小时。他们来买早餐,我经常优惠或者多给一点。她的丈夫还帮他们把蒜头搬到摊位附近。
街道办、当地有关部门已经帮他们办理了低保和残疾补贴,给他们节省了不少开支。
看了视频,这三位00后小伙子太了不起了,特殊的身体并没有困住他们向上的心态,每天辛苦卖水卖蒜,哪怕一天只赚四五十块钱,也活得快乐又充实。
更难得是他们只接受生活物资,不贪钱财,把温暖留给更加需要的人,这份自强,这份善意,比任何光鲜的外表更动人,更加令人敬佩。
邻居们不错,老板娘更暖心,三位小伙子打碎了碗,不仅没计较损失,还主动免单,这种不图回报的善举,像冬日的暖阳,照亮了他们奔波前行的路。
老板娘用最朴实的行动告诉我们,行善从来不是轰轰烈烈的宣言,而是藏在这些体谅和包容的细节中,让心暖暖的充满了希望和力量。
社区和有关部门的及时跟进让他们体会到了大家庭的温暖,他们得知小伙子们的特殊情况后主动提出帮助,这种积极作为,既给困境中的他们搭了把手,也让大家看到了基层力量的温度。
善意不必张扬,或许只是递出一把伞时指尖的温度,是迷路时一句耐心的指引,是失意时没有说出口却懂你的眼神,这些微弱的光,就像萤火虫的翅膀,汇聚在一起,就能照亮夜行的路。(来源:九派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