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我最大的改变,是我总算理解了一件事:有的时候,一段充满波折与磨难的岁月,真正的目的,是要教会你如何过幸福的生活。 成为一个幸福的人,其实也是一种技能,需要习得,需要选择,需要充分理解自己为什么这么选——这其实没那么容易的,需要一定的诚实和勇气。 我们总以为幸福是一种被馈赠的运气,或是命运随手抛下的偶然。 但后来才明白,它更像种地的农夫,每一滴汗水的重量,都在悄悄累积未来的收成。 哲学家阿兰·德波顿说:“幸福的悖论在于,它总出现在你意识到痛苦并非敌人之后。” 波折之所以存在,不是为了摧毁我们,而是逼着我们去打磨那份选择幸福的能力。 就像雨天洗过的空气更清澈,生活的疼终究会变成对光明的敏感。 为什么说幸福是一种技能?因为它需要和懒惰的本能对抗。 我们太容易放任自己陷在抱怨里,把不甘心捏成拳头,却忘了摊开手心才能接住机会。 心理学家塔莎·欧里希提到:“人最大的内耗,是假装看不见自己的真实需求。” 幸福的前提,是先诚实地承认:我需要什么?我要放弃什么?这过程就像剥洋葱,每撕开一层伪装的坦然,都会呛到流泪,但最后总能看到干干净净的心。 最后你会发现,选择幸福的人,骨子里都带着点“狠劲”。 毕竟,谁不是在绝望时反复练习微笑,在狼狈时硬撑着体面?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写道:“那些最锋利的刀,最初都是从磨自己的锈开始的。” 人生的苦,不是结局,是预习课。当我们学会把抱怨换成行动,把依赖换成自愈,幸福就从模糊的影子,变成触手可及的光。 你最近一次“放过自己”的选择是什么?
醍醐灌顶的一段话:“哪怕你是家里唯一有觉知的人,也不要想着去改变家人,因为,人这
【1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