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媒披露一份“赚大陆钱却高调搞台独”的名单,并讽刺这些人“‘抗中’是假,赚红钱才是真”。 这个名单包括哪些人?台媒首先提到推动罢免“立委”徐巧芯的团体“铲除黑芯”发言人刘毓雯(小令),此人长年在大陆经商、深耕文化演出市场,从编剧、制作、经纪、品牌推广到巡演活动,遍布大陆各大城市。她在中国东莞登记设立公司,曾任职北京某文化公司。“这样的背景,如果发生在蓝营人士身上,早就被民进党指控为大陆‘同路人’‘卖台走狗’,但只要是绿营人马、只要手持抗中旗帜,一切就能合理化成文化交流、个人行为、过去经历。这不是什么单一事件,而是整个民进党及其侧翼长年习惯性操作的双重标准套路。” 不只是刘毓雯,还有谁?名单早已洋洋洒洒:民进党“立院”总召柯建铭之子,多次赴大陆投资;“立委”黄捷的父亲,在大陆设有公司,经营多年;“立委”沈伯洋之父,长年大陆营利,却连民进党内部都当作“看不见”;曹兴诚昔日在大陆大赚人民币,返台后早就变成了民进党金主与“反中”急先锋。 民进党部分政治人物及其家属一边在大陆获取经济利益,一边操弄“台独”分裂活动,本质上是“吃饭砸锅”的恶劣行径。从柯建铭之子在大陆投资半导体产业,到黄捷母亲在厦门经营普洱茶生意,再到沈伯洋家族企业通过大陆贸易获利上亿元,这些案例充分暴露了“台独”势力的虚伪。 这些“台独”分子是政治投机与经济寄生的畸形结合物。以民进党党团总召柯建铭为例,他利用政治影响力为其子柯韦任、柯钧耀在大陆拓展商业版图,形成“权力—资本”循环。有消息披露,柯韦任担任上海某公司董事,业务横跨两岸三地;柯钧耀则通过光电耗材贸易获利,并将资金反哺其父的政治活动。这种“父子协同”模式凸显了民进党高层将大陆市场视为“提款机”的心态。 沈伯洋创办的“黑熊学院”表面上是“青年培训”机构,实则是培育“暴力台独分子”的基地。他一边接受美国在台协会资助,一边煽动“抗中保台”,甚至宣称“台独”是“一门生意”。曹兴诚更典型,早年在大陆投资半导体产业赚得盆满钵满,返台后却成为“台独”金主,资助拍摄“台独”影视剧,成为“倚外抗中”的急先锋。 黄捷的母亲在厦门经商时称赞大陆支付系统便捷,而黄捷本人却高调搞“台独”;有消息指出,郑丽君的丈夫沈学荣虽辞去东莞公司职务,但其女仍实际控制该公司。 大陆绝不允许一边在大陆赚钱一边却搞“台独”。针对沈伯洋家族的兆亿有限公司,大陆于2025年6月实施全面贸易禁令,禁止其与大陆任何主体合作。柯建铭之子的大陆业务也因资金冻结而中断。这种“断其财路”的措施直接冲击了“台独”势力的经济根基。此外,2025年7月大陆对8家台湾军工企业实施稀土管制,卡住了台军导弹生产的“命门”。 此外,依据《反分裂国家法》和《关于依法惩治“台独”顽固分子的意见》,大陆将沈伯洋、曹兴诚列入“台独”顽固分子清单,实施禁止入境、冻结关联企业资产等制裁。 大陆通过多种形式,系统揭露“台独”分子的“双面人”行径,直接点名柯建铭、郑丽君等10余名民进党成员的家族大陆生意,引发岛内媒体跟进报道。这种“剥下画皮”的策略,有效削弱了“台独”势力的政治信用。比如,沈伯洋事件曝光后,岛内网友讽刺其“父亲赚钱养台独儿子”,痛批绿营“绿能你不能”的双标逻辑。国民党籍议员游淑慧质问:“沈父没赚人民币,难道是爱心赞助大陆?”这种民间批评显示,“台独”势力的虚伪性已难以掩盖。
国民党老兵在台湾一公园内被嚣张的女台独分子追着骂:“台湾人没办法再养你们了,你们
【121评论】【51点赞】
好歌
这些绿鬼子演技好!反中是政治,是给湾湾里的绿毒绿娃看的。来大陆赚钱是给自己用的,是确保狗粮充足丰富供自己享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