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一个穿着破烂的妇女带着女儿到北京饭店,母亲畏缩不前,几乎不敢抬头,小

棉花糖小仙女 2025-07-24 17:48:14

1950年,一个穿着破烂的妇女带着女儿到北京饭店,母亲畏缩不前,几乎不敢抬头,小女孩却突然仰起头,说了一句话,瞬间让在场人大吃一惊。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50年初春,一个8岁女孩在北京饭店认出了彭德怀,喊了声“彭叔叔”。这声呼唤背后,是一段跨越19年的寻找。女孩叫黄岁新,是牺牲烈士黄公略的女儿。 黄公略1931年在江西六渡坳遭敌机扫射牺牲,年仅33岁。临终前他来不及安排妻女后事,彭德怀从此开始了漫长的寻人路。 当时刘玉英带着8个月大的女儿躲进湘乡深山,靠纺线维生。为保护丈夫遗物,她将黄公略的毕业证和重要文件密封保存。 1949年湖南解放后,彭德怀立即派侄子彭起超寻人。地下党员黄定平最终在贺根良家找到母女二人。刘玉英临行前特意取出保存的遗物,“这是老黄留给孩子的念想”。 初到北京的黄岁新对一切都感到新奇,彭德怀把自己的配给物资优先分给她,还专门让人教她识字。朱德也送来生活用品,邓颖超为她织毛线帽。这些老一辈革命家都把照顾烈士后代当作义不容辞的责任。 1954年黄岁新考上河南平原农学院却不愿离开北京,彭德怀塞给她40元生活费说:“国家困难,咱们要守规矩。”这句话让她记了一辈子。后来她主动申请参与东北垦荒,在最艰苦的地方证明自己。 黄岁新的父亲黄公略被誉为“飞将军”,1930年他率红三军五天三捷,黄埔出身的他作战勇猛,被蒋介石悬赏十万大洋捉拿。 在平江起义中,黄公略曾因试探彭德怀的革命立场差点被误杀。鞋跟里藏的中共介绍信救了他,从此两人生死相依。这种战友情谊化作彭德怀对黄岁新半世纪的守护。 1959年庐山会议后,彭德怀被调离中南海。黄岁新仍坚持去吴家花园看望他。 特殊年代里,作为“黑五类子女”的黄岁新被下放到信阳农场劳动。有人要她揭发彭德怀,她始终不说违心话。 1967年到1972年,黄岁新在农场度过了最艰难的五年。她从未抱怨命运,反而在劳动中总结出不少农业技术经验。1978年平反后,这段经历让她更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忠诚。 重返北京后,黄岁新进入中科院科学出版社工作。她主持编撰《中国农业机械化》丛书,获得1985年“全国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称号。从垦荒战士到农业专家,她用行动诠释了烈士后代的担当。 1985年54岁的黄岁新带着儿女重返六渡坳,在父亲牺牲地捧起一抔黄土:“外公的遗骸还没找到,你们别放弃。”直到2019年去世前,她仍叮嘱儿子“带把东固的土陪我”。 命运在2022年画上圆满句号,江西吉安出土的遗骸经DNA鉴定确认为黄公略,这段跨越91年的守望终于结束。黄岁新没能看到这一天,但她的坚持感动了所有人。 【信源】怀念敬爱的彭德怀伯伯1998—10—25 来源:光明日报

0 阅读:0
棉花糖小仙女

棉花糖小仙女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