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德莱恩是不想来中国的,可架不住欧盟经济快扛不住了,只能硬着头皮来装笑脸。 过去几年,冯德莱恩跟随美国对华采取强硬政策,先是炒作中国新能源车 “产能过剩”,接着又渲染 “新疆棉” 问题,导致中欧关系一度陷入紧张。然而,随着欧盟经济压力不断加大,她的态度发生了明显转变。 其一,德国汽车业遭受重创。大众、宝马、奔驰等德国车企曾在中国市场赚得盆满钵满,但 2025 年一季度销量却集体下滑。大众汽车销量同比下跌 7.1%,宝马跌幅更是高达 17.2%。 面对销量跳水,车企老板们坐不住了,纷纷前往欧盟总部游说。奔驰迅速做出反应,宣布投资 140 亿元人民币在华建设电池工厂,以提升电动车产能;宝马则与华为合作,共同开发智能驾驶技术,试图重新赢得中国消费者的青睐。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也公开表示,反对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加征关税,认为这将损害德国车企的利益。 显然,德国汽车业对中国市场的依赖程度极深,冯德莱恩若再坚持强硬立场,德国经济将面临更大的风险。 其二,法国农业也陷入困境。此前,法国农场主跟随冯德莱恩的言论,对中国采取不友好态度,结果中国消费者减少了对法国农产品的购买。 2025 年前五个月,法国红酒对华进口量暴跌 30%,大量奶酪、火腿积压在仓库中,面临变质的风险。法国农业联盟多次组织抗议活动,敦促政府修复中欧关系。 事实上,法国是中国在欧盟的第一大农产品进口来源国,2023 年中国自法国进口农产品达 469.5 亿元,而 2025 年的形势却急转直下。 法国农场主的困境不仅影响了自身的经济利益,也对法国整体经济造成了冲击。 冯德莱恩此次访华,肩负着多重压力。欧盟内部成员国之间的利益分歧日益明显,德国和法国在能源、农产品等问题上的矛盾不断加剧。 同时,欧盟企业对中国市场的需求迫切,要求冯德莱恩改变对华政策的呼声越来越高。 此外,美国的贸易政策也给欧盟带来了压力,特朗普政府的关税大棒随时可能落下,进一步加剧欧盟的经济困境。 在这种情况下,冯德莱恩的访华之行显得尤为重要。她需要在缓和中欧关系、寻求中方解除制裁、争取中方加大投资等方面取得进展。 然而,欧盟此前的一系列强硬举措,如指责中国 “殖民” 联合国、要求中方交出稀土等,给中欧关系蒙上了阴影。 中方对冯德莱恩的访问态度冷淡,明确表示是其主动要求访华,这显示出中方对欧盟此前行为的不满。 此次事件引发了人们对中欧关系未来走向的思考。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中欧双方唯有摒弃意识形态偏见,聚焦务实合作,才能实现互利共赢。冯德莱恩的访华之行,或许是欧盟对华政策调整的一个信号。 但未来中欧关系能否真正回暖,还取决于欧盟能否采取实际行动,纠正此前的错误做法,尊重中国的核心利益和发展诉求。
冯德莱恩是不想来中国的,可架不住欧盟经济快扛不住了,只能硬着头皮来装笑脸。 过去
环球事件话角
2025-07-24 01:03:2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