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让普京停火谈判,只有一个办法。 美国战争研究所:若要让普京同意停火和谈判,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给乌克兰提供充分的援助和所需要的一切,同时让俄军在战场上遭遇一场惨败。 从俄罗斯的角度来看,普京的决策逻辑很清晰。他把这场战争定义为“特别军事行动”,目的是消除俄罗斯的“安全威胁”,说白了就是要确保乌克兰永远不成为西方对抗俄罗斯的前沿阵地。 在2025年5月的一次采访中,普京明确提到,俄罗斯的目标包括消除危机根源、保障国家安全、维护俄语居民权益等。这些目标如果能通过军事手段实现,他是不会轻易放弃的。所以,要让他改变主意,必须让他看到继续打下去的代价远远超过可能的收益。 战场的实际情况也证明了这一点。2025年2月,乌克兰在库尔斯克方向发动反攻,虽然动用了西方提供的装甲车和远程武器,但俄军依托坚固防线和朝鲜特种部队的支援,成功击退了乌军的进攻。 乌克兰第24“艾达尔”旅在格沃边境地区被朝鲜部队包围,近千人伤亡,这说明单纯的局部反攻很难动摇俄军的整体防御。 但另一方面,乌军在顿巴斯中线的波克罗夫斯克方向采用“13人战术防御反击战法”,用少量兵力依托工事消耗俄军,使得俄军攻打一栋九层建筑就耗时27天,每天损失数百人。这种消耗战对俄军的士气和后勤是巨大的考验,如果持续下去,俄罗斯的战争潜力会被慢慢耗尽。 西方援助的重要性在这里就体现出来了。2025年7月,德国宣布向乌克兰提供22万发“猎豹”防空坦克炮弹,并投资乌克兰本土生产巡航导弹和无人机。这种援助不仅增强了乌克兰的防御能力,还帮助其建立了一定的远程打击能力。 比如,乌克兰在6月对俄罗斯战略轰炸机基地的“蛛网”行动中,虽然俄方否认损失,但乌方称摧毁了41架战机,包括图-95和图-22M3等战略武器。这种打击直接削弱了俄罗斯的远程打击能力,迫使俄军不得不分兵保护后方目标,从而减轻前线压力。 美国的援助政策也很关键。特朗普上台后虽然曾想减少对乌投入,但现实压力让他不得不继续支持乌克兰。2025年上半年,美国批准了价值3.8亿美元的武器包,包括F-16战机弹药和“爱国者”防空系统。 这种援助的延续性很重要,因为它让乌克兰能够持续获得关键装备,维持反攻能力。更重要的是,欧洲国家在2025年填补了美国援助的空缺,德国、英国等提供了超过1000亿欧元的支持,德国还将豹1坦克和Iris-T防空导弹生产线搬到乌克兰,帮助其实现武器本地化生产。这种全方位的援助让乌克兰的防御体系越来越坚固,反攻手段也越来越多样化。 历史经验也能说明问题。上世纪80年代,苏联在阿富汗陷入战争泥潭,每年消耗大量资源,国际制裁不断加码,国内反战情绪高涨,最终不得不撤军。现在的俄罗斯也面临类似的情况。 根据美国智库CSIS的估算,俄军每天损失500-1000名士兵和数十辆装备,2024年总推进面积不足1000平方公里,远未达到普京的目标。更严重的是,国际制裁导致俄罗斯经济下滑,国防开支占GDP比重升至6%以上,普通民众生活水平下降,反战声音逐渐增多。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普京的国内支持率可能会受到影响,迫使他寻求谈判。 不过,要让普京真正坐到谈判桌前,还需要乌克兰在战场上取得决定性胜利。目前的情况是,乌军虽然在部分地区取得进展,但整体上仍处于拉锯战状态。 要打破这种僵局,西方需要提供更多先进武器,比如F-16战斗机、ATACMS战术导弹等,帮助乌克兰获得制空权和远程打击能力。只有当乌军能够大规模摧毁俄军的后勤枢纽、指挥中心和装甲集群,让俄军无法维持前线部队的补给和增援,才能迫使普京重新评估战争的可行性。 另外,国际社会的压力也不能忽视。2025年2月,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呼吁停火,但俄罗斯仍坚持乌克兰必须先撤军并承诺不加入北约。这种情况下,单纯的外交施压效果有限,必须结合军事压力才能让俄罗斯让步。 欧洲国家在这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德国、法国等不仅提供大量援助,还推动对俄进一步制裁,比如限制能源出口、冻结资产等。这些措施虽然短期内难以见效,但长期来看会削弱俄罗斯的战争能力。 最后,还需要考虑普京的个人因素。普京是一个强势的领导人,他不会轻易承认失败。只有当战场形势急转直下,国内政治压力达到临界点,他才可能被迫改变策略。 如果乌军在2025年下半年发动大规模反攻,收复赫尔松、扎波罗热等关键地区,甚至威胁到克里米亚,俄罗斯的战争目标将彻底落空,普京可能不得不接受谈判。 总之,要让普京同意停火谈判,必须通过持续的军事压力和充分的西方援助,让俄罗斯在战场上遭受惨败,国内经济和政治压力剧增。 这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但目前来看,这是唯一可行的办法。只有当普京意识到继续战争的代价远远超过可能的收益时,他才会考虑放弃自己的条件,坐到谈判桌前。
就在刚刚俄罗斯宣布了!7月24日,俄罗斯上议院主席马特维延科放狠话:想停战可
【153评论】【4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