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方迫不及待放出消息,中美接下来是打是和,下周一在瑞典见分晓。 斯德哥尔摩的夏日还未退去,中美之间的紧张气氛却早已弥漫在空气中。一场举世瞩目的谈判尚未开始,美国就迫不及待地亮出了底牌,火药味扑面而来。 美方主动放出消息,时间定在7月28日至29日,地点选在瑞典首都。两天的会谈,关乎一场持续多年的关税战是否就此按下暂停键,亦或再度推向风口浪尖。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7月22日接受采访时首度透露中美第三轮经贸谈判将于下周举行,由他本人亲自率队出席。消息一出,立刻引起全球市场的广泛关注。外界纷纷猜测,这是否代表着中美之间的经贸关系将迎来新一轮缓和,亦或是又一次“谈而不成”的徒劳无功。 此次谈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距离中美双方达成的90天关税暂缓期截止日期——8月12日,只剩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如果两天的谈判能够达成共识,延长暂缓或取消部分关税,可能意味着这场延续多年的贸易战即将画上句号。 反之,若谈崩,各类高额关税将卷土重来,全球供应链或再度陷入震荡。 贝森特在采访中除了谈及关税问题,还透露美方准备在谈判中“拓展议题”。他表示将与中方讨论中国购买俄罗斯和伊朗石油的问题,并扬言不排除针对相关行为实施高达100%的“二级关税”。如此表述,显示出美方试图将单纯的经贸磋商“地缘政治化”,将第三方事务强行纳入双边议程。 这种操作方式已引发多方质疑。中国已多次表明立场,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长臂管辖,反对将中俄、中伊之间的正常经贸往来作为谈判筹码。能源安全是国家战略底线,涉及中国的根本利益,绝非任何国家可以指手画脚。 中方在能源采购上坚持“多元化”原则,保障国家能源供应的稳定和安全。外交部也曾明确强调,中国将根据自身利益安排石油进口,绝不接受外部干涉。美方试图借谈判之机干预中国与第三国的经济合作,只会制造更多分歧,破坏谈判氛围。 除了能源议题,美方还表达了对中国出口增速的“担忧”。贝森特批评中国商品占据全球出口份额超过30%,并暗示中国应“缩小”出口规模。他感慨,即便美方设置了高额关税壁垒,中国制造依旧源源不断流向欧洲、加拿大和“全球南方”国家,形成所谓“泛滥”。 这种说法忽视了市场规律与全球需求。中国制造之所以在全球畅销,是因为效率高、价格优、质量稳,是全球产业链不可替代的关键环节。关起门来搞保护,只会让本国成本高企,最终损害的是消费者利益和市场活力。 美方显然没有从过去几年的贸易战中汲取经验教训。当年动用关税大棒试图重塑全球供应链,结果却是美国自身制造业成本上升,通胀压力加剧,贸易逆差依旧居高不下。中国经济则在内外双循环战略下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外贸规模稳中有进,全球市场份额不断提升。 如今的中美谈判,已不再是一场单纯的经济对话,更是一场战略定力与原则底线的较量。中方始终以开放、务实的姿态推动经贸合作,但在涉及核心利益的问题上毫不退让。国家主权、能源安全、正常经贸合作,这些都是不可触碰的红线。 贝森特强调特朗普政府更看重“协议质量”而非达成时间,这本无可厚非,关键在于“质量”是否建立在平等与尊重的基础上。若美方一边谈判一边施压,一边握手一边打算盘,中方自然不会吞下这颗苦果。 谈判桌上,诚意比什么都重要。试图夹带私货,强加议题,只会让谈判变得越来越复杂,最终一事无成。中方希望通过对话解决问题,但绝不会为达成协议牺牲国家利益,更不会在原则问题上妥协让步。 这场谈判不仅关乎中美两国的经贸未来,也关乎全球市场的信心与预期。世界正在观望,中美到底是继续对抗,还是重回合作轨道。若谈得成,将有望缓解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若谈不拢,或将再掀新一轮贸易风波。 中国始终坚持以合作代替对抗,以协商化解分歧。中美之间的分歧虽多,但只要本着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精神,就一定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单边主义和霸权思维,不可能赢得真正的尊重,也无法解决根本矛盾。 下一周,瑞典斯德哥尔摩的谈判桌将见证中美关系的又一次重要抉择。是握手言和,还是再度交锋,全球都在屏息以待。这不仅是一场谈判,更是一场智慧与战略的对局。胜负未定,底线已明。中方将以坚定立场和开放态度迎接挑战,捍卫国家利益,迈步向前。 信息来源: [1]中方决定同意与美方进行接触,专家:望美方及时纠正对中美经贸关系的错误政策 第一财经 [2]中美经贸高层会谈将举行,确定在瑞士 直新闻
中美第三轮谈判将在瑞典举行,时间是28-29日,也就是下周一下周二。根据美国财政
【5评论】【4点赞】
hanzili
这是美国惯用伎俩,谈判前不断作乱、为谈判增加扯皮筹码!应该硬气点,你想作乱那就不要谈,不能老是处于被动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