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科斯刚到美国,就说要助美方“抗衡”中方,结果下一刻被彻底破防
据南华早报报道,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在抵达美国开始访问后,首先就向美方表态愿加强菲美安全同盟关系“抗衡东大”,试图以此换取美方放弃对菲律宾加征20%的关税。 然而其在与美国务卿鲁比奥和防长赫格塞思的两场会晤中却接连被泼冷水:美方明确拒绝将贸易和安全问题捆绑挂钩。 而这就不得不提,菲律宾对美国的经济依赖程度了。2024年菲对美出口121.2亿美元,其中64亿都是集成电路这类电子产品,占出口总额的半壁江山。 不仅如此,菲律宾60%的香蕉、椰子油都得卖给美国,而美国这次加征20%关税,相当于每出口100美元产品就要多掏20美元“保护费”,这对利润率不足8%的电子代工企业来说,简直是割肉般的痛。 马科斯心里清楚,要是关税落地,菲律宾的电子工厂可能得关掉一半,香蕉种植园的工人就得集体失业,到时候马尼拉街头的抗议横幅能从总统府拉到海边。 于是他想出了“以安全换经济”的馊主意:只要美国减免关税,菲律宾愿意开放更多军事基地,让美军在南海的“自由航行”更方便。 毕竟这些年菲美没少搞联合军演,2025年的“肩并肩”演习一下子拉来1.2万美军和6000菲军,还把日本、澳大利亚都请来当观众。 但美国的拒绝其实早有预兆。看看美国商务部2025年对半导体和药品发起的232调查,连盟友日本的钢铁收购案都能被直接否决,就知道特朗普政府在贸易问题上有多“六亲不认”。 而马科斯的算盘打得再精,也抵不过美国的现实考量。五角大楼虽然需要菲律宾的军事基地来围堵中国,但财政部更在乎怎么减少贸易逆差。 2024年美菲贸易逆差49亿美元,特朗普早就看不顺眼了。就算马科斯把整个吕宋岛都变成美军基地,美国也不会为了这点战略利益放弃每年几十亿的关税收入。 毕竟在特朗普眼里,“美国优先”可不是一句口号,而是真金白银的生意。 而菲律宾国内对这场外交惨败的反应也很耐人寻味。访问团高官抱怨美方态度“令人沮丧”,可他们心里比谁都清楚,菲律宾在美菲关系里根本没有议价权。 中期选举后,马科斯的执政联盟在参议院只拿到6席,政治根基已经不稳。要是关税真的加征,他可能得提前准备“政治避难”了。 归根结底,这场外交闹剧的结局,其实从一开始就注定了。马科斯想两边讨好,结果两边都不讨好。美国的关税大棒照挥不误,中国在南海的填岛工程也没停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