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粉丝问:明英宗被掳去蒙古“留学”,还搞出夺门之变,凭啥庙号带“英”字?这“英明

体元说球 2025-07-23 08:05:44

有粉丝问:明英宗被掳去蒙古“留学”,还搞出夺门之变,凭啥庙号带“英”字?这“英明”二字从何说起? 其实庙号这东西,从来不止看字面意思。就像“英”字,字典里写着“才能出众”,但放到帝王庙号里,早被前几任“英宗”玩出了新花样——与其说是褒奖,不如说是一串“历史判例”的延续。 先看明英宗之前的两位“前辈”: 宋英宗赵曙的人生,堪称一部“皇家过继连续剧”。3岁被宋仁宗接进宫当备胎,没两年又被送回亲爹家;17岁再入宫,熬到31岁才继位。可位子还没坐热,大臣就为他该喊生父“爹”还是“叔”吵翻了天——这就是持续18个月的“濮议之争”,朝堂上大臣互相喷到拍桌子,连太后都被卷进来,堪称北宋最著名的“嘴仗事件”。他在位4年,一半时间耗在这事儿上,36岁就病逝了。 元英宗硕德八剌更惨。17岁继位时,蒙古贵族把持朝政,他憋着劲搞汉化改革:裁冗官、查贪腐,甚至要收回贵族的免税权。结果改革搞了3年,某天夜里在南坡店被一群王爷冲进帐篷砍死,史称“南坡之变”。死时才21岁,改革文件还堆在案头没来得及发。 再看明英宗朱祁镇,简直是这俩“英宗”的“加强版”: 论合法性尴尬,宋英宗是“过继子争名分”,元英宗是“改革派斗权贵”,他则是“俘虏皇帝复位记”——被瓦剌掳走后,弟弟朱祁钰登基,他回来时成了“多余的人”,软禁8年才靠政变复位,复位那天连宫门钥匙都摸不着。 论朝堂内耗,宋英宗为“喊爹”吵翻天,元英宗为改革掉了头,他复位后直接杀了于谦等一批忠臣,理由是“当年你们没拥立我”,搞得朝堂人人自危。 论在位时长,宋4年、元3年,他看似有22年,但中间8年是“太上皇”(说难听点是囚徒),实际亲政的连贯日子,比前两位长不了多少。 所以大臣给上庙号时,未必是夸他“英明”。更可能是翻开“前朝判例”:宋英宗、元英宗都这处境——争议缠身、命运多舛、朝堂不宁,那明英宗也这么套,“英”字就顺理成章了。 甚至有野史说,当年拟庙号时,有大臣私下嘀咕:“用‘英’字,既合旧例,又留三分余地——毕竟他不算昏庸到极致,只是命太拧巴。” 这么一看,这“英宗”二字,哪是夸他?分明是给历史留了个暗号:你看,这三位“英主”,都是在争议里打了个酱油啊。

0 阅读:17
体元说球

体元说球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