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沙尔·阿萨德的名字,重新在叙利亚街头被低声提起。 自2024年12月阿萨德逃往莫斯科后,本以为他的政治生涯已结束,但随着新政府陷入困境,他的名字重新进入公众视野,这种变化的背后,是当前叙利亚局势的持续恶化。 朱拉尼领导的新政府,是民众不满的直接原因。在对以色列的政策上,新政府选择妥协,不仅进行间接安全对话,还默许以色列使用叙利亚领空,试图以此换取和平。 但这样的让步没有任何效果:以色列不仅继续空袭叙利亚,还要求叙政府军撤出南部地区,让叙利亚的主权进一步受损。与此同时,新政府把稳定局势的希望寄托在美国身上,却始终没得到实质性支持,所谓的“亲美梦”彻底落空。 以色列的行动,让叙利亚的处境更加艰难。它以“保护德鲁兹人”为名义,对叙利亚南部展开轰炸,真实目的是在叙以边境建立“缓冲区”,巩固对戈兰高地的控制。 更有部分以色列德鲁兹人越境进入叙利亚南部,直接加剧了当地的混乱,这些举动都暴露了以色列对叙利亚领土的野心。 国家的分裂危机,让新政府的统治根基摇摇欲坠。东北部,美国支持的库尔德“自治政府”实际脱离中央管控;南部,以色列扶持的德鲁兹势力不断扩大范围;北部边境,土耳其长期驻军,对当地事务虎视眈眈。 这种多方割据的局面,让叙利亚面临被彻底瓜分的风险,新政府想重建中央集权,却在外部势力干预下寸步难行。 正是这样的乱局,让部分民众想起了阿萨德。阿萨德执政时期虽然争议不小,但至少维持了国家统一,对外也能保持相对稳定的大国关系,这与当前新政府的外交孤立形成鲜明对比。 尤其是近期阿拉维派遭遇多起暴力事件,教派矛盾激化,一些人开始怀念强人政治下的稳定——至少那时,不会出现如今各方势力随意冲击国家秩序的情况。 但阿萨德若想回归,恐怕阻碍重重。新政府已经发布悬赏令追捕他,明确将其视为对手;俄罗斯对他的态度也很冷淡,作为当初默许新政府上台的一方,短期内不会支持他复辟。 更重要的是,民众真正需要的是稳定的生活:有工作、孩子能上学、生活有保障,这些问题不是换个强人就能解决的。阿萨德执政时的高压统治本就积累了不少矛盾,即便回来,能否稳住局面仍是未知数。 说到底,叙利亚的困境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外部势力不断插手,内部治理失效,才让国家落到这一步。现在人们谈论阿萨德,更多是对现状不满的发泄,希望能找到改变的可能。
这回是看明白了为什么阿萨德走的时候一点抵抗都没有,并且走的时候如此的决绝,其实巴
【29评论】【38点赞】
hwd
好歹不分的人民只能亡国灭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