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5年,74岁左宗棠去世。慈禧听到以后十分伤心,她想起了左宗棠生前留下的奏章,立马翻出来查阅。随后便下旨:“准奏左爱卿生前遗愿”。
1885年9月5日,左宗棠在福州病榻上溘然长逝,享年74岁。这位抬棺出征收复新疆的名将,临终前仍在为国防大计奔忙。他最后的遗折中反复强调台湾海防的重要性,而这份遗愿很快就变成了现实。 左宗棠去世仅一个月后,清廷宣布台湾建省,刘铭传出任首任巡抚。这个决定直接源于左宗棠生前的反复谏言,他在奏折中写道:“台湾为七省门户,关系紧要”,强调必须在台湾设省驻军,否则必为列强觊觎。 收复新疆是左宗棠一生最辉煌的战绩,1875年,当阿古柏在英俄支持下占据新疆大片土地时,朝廷内部爆发了著名的“海防与塞防之争”。李鸿章主张放弃新疆专注海防,认为新疆“赤地千里,收复得不偿失”。 左宗棠力排众议,在奏折中写下“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的著名论断。他拿出恩师林则徐临终前交付的新疆地图和资料,详细分析新疆的战略价值。朝廷最终同意出兵,但几乎不给军饷。 面对资金困难,左宗棠采取了前所未有的筹款方式。他以海关关税为抵押,向汇丰银行借款1595万两,这笔巨款相当于当时清廷年收入的五分之一。为表决心,他让人准备了一口棺材,声称“不胜不归”。 左宗棠的西征战略可谓是精妙,他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方针,先夺取乌鲁木齐等北疆要地,再攻取南疆各城。在兰州制造局,他仿制德式枪炮,确保火力优势。经过一年半的激战,除伊犁外的新疆全境重新回到清朝版图。 阿古柏见大势已去,在南疆库尔勒服毒自尽。这次的胜利不仅收复了失土,更震慑了觊觎中国西北的列强。 收复新疆后,左宗棠开始谋划长远建设。他在新疆推行屯田制,既解决了驻军粮食问题,又促进了当地开发。沿途种植的柳树后来被称为“左公柳”,至今仍是河西走廊的一道风景线。 1884年,73岁的左宗棠再次临危受命,赴福建督师抗击法军。中法战争中,清军在镇南关等地接连获胜,法国茹费理内阁因此倒台。但李鸿章却在此时主动求和,签订了《中法新约》。 这份条约让胜利变成了屈辱,中国不仅放弃了对越南的宗主权,还要赔偿法国200万两白银。左宗棠得知消息后愤慨至极,在病榻上奋笔疾书,写下生前最后几份奏折。他在折中痛斥“以胜为败”的荒谬,力陈台湾海防之重要。 左宗棠临终前24小时内连写了五份奏折,其中反复提及台湾建省的紧迫性。他认为台湾扼控东南海疆,地位极其重要,必须设省驻军,建立完整的防御体系。 1885年10月,清廷正式宣布台湾建省,结束了台湾200多年归属福建的历史。 刘铭传上任后,大力建设台湾防务,修筑炮台,训练新军,按照左宗棠的规划构建了完整的海防体系。 左宗棠的一生诠释了什么叫“鞠躬尽瘁”,收复新疆时他已年近七旬,抗法时更是抱病出征。他的遗折不是个人遗言,而是一份完整的国防规划。正如他在奏折中所写:“西北臂指相连,东南门户洞开,皆不可失”。
大中消息
又是李鸿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