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闪电战:德国少将呼吁对俄罗斯机场和基础设施进行先发制人式打击。 德国联邦国防军少将克里斯蒂安·弗洛伊丁表示:俄罗斯正准备用2000架无人机同时轰炸乌克兰,还特别提到中国不再给乌克兰提供无人机零件了。 还记得俄乌战争刚开始那会儿,双方用的都是些改装的小型民用无人机,主要用来侦察或者搞个小偷袭,但打了两年多,无人机在这片战场上可是"鸟枪换炮"了。 乌克兰现在能用无人机袭击莫斯科的办公楼,而俄罗斯则使用伊朗提供的自杀式无人机重点打击乌克兰的发电设施。 弗洛伊丁将军提到的"2000架无人机同时攻击"虽然令人震惊,但这表明现代战争中无人机已从次要角色转变为能实施"蜂群战术"的主力武器,类似于二战时期坦克从辅助装备发展为战场核心的演变过程。 无人机在战场上具有显著优势,其制造成本低廉,高端型号的价格甚至低于一枚防空导弹,大量使用时可饱和攻击敌方防空系统,使其难以应对,同时操作员可远程控制,大幅降低己方人员伤亡风险。 这位德国将军特别提到中国在无人机供应链中的作用,这确实戳中了一个关键问题——现在的战争不仅要拼武器,还要拼谁能买到关键零件。 无人机的一个特点是其零部件具有高度通用性,农业无人机和军用无人机往往使用相同的关键组件,作为全球最大的无人机制造国,中国的出口政策调整确实会对冲突地区的战局产生影响。 然而在当前复杂的全球供应链体系下,即使是具有军民两用性质的无人机零部件,其最终流向也难以做到完全管控。 最让人意外的是,这位德国将军居然公开主张"先发制人"打击俄罗斯的机场和设施,要知道,德国因为二战历史,向来对"先发制人"这种说法特别敏感,现在能说出这种话,可见是真的急了。 德国有合理顾虑,若2000架无人机同时来袭,现有防空系统难以有效拦截,这些无人机可能重点攻击电厂、水厂等民用基础设施,但若直接打击俄罗斯本土又可能升级为更大规模冲突。 无人机打仗引发了一系列新问题:按个按钮就能远程杀人,可能让战争变得像打游戏一样随意,AI控制的无人机算不算"杀人机器人"也引发争议。 由于零部件来自全球供应链,出问题时责任归属变得模糊,目前国际社会对这些议题还没有统一说法,但这些现实问题确实需要认真讨论。 无人机技术的快速进步正在颠覆传统战争模式,各国当前面临三个核心挑战,如何有效防御大规模无人机蜂群攻击,如何管控无人机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扩散风险,以及如何建立具有约束力的国际使用规范,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需要技术手段与政策框架的双重突破。 说实话,看到无人机在战场上的表现,我既惊叹于技术进步,又感到深深忧虑,现在的无人机就像当年的机枪一样,正在彻底改变战争形态,但历史告诉我们,任何新式武器最终都会扩散,靠技术垄断维持安全是靠不住的。 当前应重点推进三项工作:国际社会需尽快出台无人机使用规则,同时加强反无人机技术研发,并通过大国间危机管控机制保持沟通。 技术发展跑得太快,我们的管理和伦理思考必须跟上,否则,未来可能会出现谁都不愿看到的局面——无人机战争变成一场没有赢家的消耗战。 说到底,再先进的武器也只是工具,关键还是看使用工具的人有没有智慧,在这个无人机满天飞的时代,我们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冷静的头脑和克制的心态。
新闪电战:德国少将呼吁对俄罗斯机场和基础设施进行先发制人式打击。 德国联邦国
物规硬核
2025-07-21 11:55:28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