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西产教授始料不及,其关于智驾标准的发声,竟然影响了同济大学招生,同济大学宣传部对此很着急!他由此感慨,一个百年名校,居然敌不住一个网红!
这固然是莫名的悲哀和遗憾, 可朱西产教授被一众网友吐槽、质疑,果然也不是没有原因的!闹了半天,朱西产学院派倾向明显了一点,其对智驾标准的发声,不但没能驱散笼罩在车界的智驾迷雾;相反,却可能将智驾的水搅的更浑!
朱西产教授现已回应了网友对他的吐槽、质疑。一些网友对朱西产教授的部分误解是毫无疑问的:他此次发声并没有涉及L3以上智驾标准的讨论,而一些网友却误以为其主张涵盖了L3以上所有级别的智驾标准。除此之外,网友对朱西产教授的吐槽、质疑甚至网暴,却很难界定是因为误解或者不是因为误解。
这何以见得?就说什么是智驾吧。朱西产教授不认为存在智驾的标准定义,吐槽公众对智驾的理解是模糊的,更直言高阶智驾是车企自行宣传的。而实际上说,无论是字面的含义,还是公众的理解,又或者是所有车企的科普,智驾有且只有一个共识含义或者学理定义,那就是自驾或者机驾,即人不介入的工况下,自驾或者机驾的安全底线在哪儿。需要人接管的情形又是什么?人机共驾前提下,车主、车企各自的风险边界又设在哪儿。如果依法确认这些底线,这就是智驾标准,无论这个标准对应的是人机共驾的哪一个级别。
问题来了,朱西产教授何以警示华为不能将智驾标准定的太高?原因之一恐怕是,他自己买了一台自称“估计30分都不到”的L2级车型,也“安全的开了7年了”。大哥,这就是混淆概念了。“安全的开了7年”,并不是因为该车的智驾能力,而是大哥开车谨慎或者开车开的好。这能说明什么?很多L0级车型车主安全开了20年以上,这也配叫智驾车型么?显然不配。
退一步说,即使朱西产教授这次发声针对的是L3级以下的智驾标准即《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那么他主张的梯度“打分”门槛也不现实。原因是,60分、80分、100分三个梯度根本不够。不同车企的不同车型配置千差万别,如果满足“60分”都叫智驾车型,第一个难题是,谁来给不同车企新发布的智驾车型逐一“打分”?高于“60分”的是打61分还是打多少分?其中的智驾怎么区分?
乱套了吧,那么连锁反应将是,智驾能力不行的车企都会扎堆满足于“60分”万岁,恐怕更满足于用“智驾”混水摸鱼。反过来说,这对那些智驾能原本是优等生的车企公平么?显然是不公平的!
由此说,别说朱西产教授当时的发声没有统一概念,他如今对网友的回应也没有统一概念。而但凡智驾的学理定义或者共识含义不存在,无论是他讨论《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标准,还是讨论人机共驾标准。这类发声本来就没啥意义。
事实上,你见过各行各业有什么国家级强标是学院派主导制定的么?从来就不存在,都是极少数产业界领军企业尤其是技术供应商拟定了标准草案,经国标委法定程序讨论修改并最终确认下来的。
回到汽车行业,智驾实践恐怕早就远超朱西产教授等学院派所触及的视野天花板了。所以,朱西产教授被吐槽、质疑,固然超出了他本人的预期,但这恰好也暗示了, 即使是人命关天的智驾强标,原本就不需要学院派过多的存在感。所以,朱西产教授悟了?
归零
想当年牛奶行业就是制定了一个普遍低于国际标准的牛奶生产标准,导致中国牛奶产业倒退20年。真希望这种囧事不要再发生!
用户10xxx24
同济大学你不要怪什么网红,关键是想一想你为什么出这样的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