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西路军政治部主任张琴秋被俘,马家军旅长问她:“你是不是张琴秋?”张琴

碎星 2025-07-20 15:37:02

1937年,西路军政治部主任张琴秋被俘,马家军旅长问她:“你是不是张琴秋?”张琴秋沉思少许,摇头道:“不是,我只是一个伙夫。” 1937年初,西路军在祁连山一带,遭到了马家军的围剿,因敌我实力相差悬殊,西路军损失很大。 侥幸活下来的西路军将士,就只能分散突围。 时任西路军总政治部主任的张琴秋,就带了一队人马进行突围,但在马家军的搜剿下,张琴秋身边的战友越来越少,到后面就只剩她一个人。 这时的张琴秋已经十分疲惫,她身上的粮食已经全部吃光,衣服十分单薄,被冻得瑟瑟发抖,更糟糕的是,她的体力已经严重透支。 在这种情况下,张琴秋一度想过自杀。 但张琴秋已经没有子弹,当她举起手枪对准自己的脑袋扣动扳机时,手枪却没有打响。 张琴秋见状,只好放弃了自杀的念头。 因为祁连山上没有食物,为了活下去,张琴秋只好冒险下山,结果一下山,她就碰到了马家军。 马家军见她穿着红军的军装,二话不说就把张琴秋抓了起来。一开始,马家军认为,张琴秋只是一个普通的女红军,这样的女红军他们抓了很多,也就没有把她当回事,只是把张琴秋关起来。 几天后,一个马家军旅长得知,西路军总政治部主任张琴秋被他们抓了。 听到这个消息,这个马家军旅长大喜过望,因为只要抓了张琴秋,就可以向马步芳邀功。为了找出张琴秋,敌军旅长就对被俘的女红军逐一进行审问。 轮到张琴秋时,马家军旅长就问她:“老实交代,你是不是张琴秋?” 张琴秋思索少许,用带着四川口音的话回答:“我不是张琴秋,我只是一个伙夫。” 马家军旅长又问:“你是哪里人?” 张琴秋编了一个名字:“我叫苟秀英,是四川人。” 听到张琴秋说话时带有四川口音,马家军旅长再没有怀疑。因为马家军旅长得到的情报是,张琴秋是浙江人,而眼前之人,却是四川人,说话时也带有四川口音,和情报不符,就没有继续审问。 但马家军旅长不知道的是,张琴秋长期在川陕根据地工作,经常和四川人打交道,受他们影响,她说话时带有点四川口音,其实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随后,张琴秋被押到了西宁,在一个羊毛厂给敌人当苦力,期间一直在寻找机会逃跑。 一天,有叛徒告诉敌人,所谓的苟秀英,其实是假名字,她的真实身份是西路军政治部主任张琴秋。 在这关键时刻,有个叫吴忠莲的地下党员找到了马家军的军医罗承训,让他帮忙开一份病危证明。 罗承训原来是红军的俘虏,但红军没有为难他,还把他放了,罗承训对此心怀感激,就答应帮忙,在他的帮助下,张琴秋被送往中山医院。 前往中山医院的路上,张琴秋和吴仲廉等战友又混进了一支前往南京的队伍。 她们打算在半路上脱离这支队伍,然后去找红军。 谁曾想,在叛徒的出卖下,敌人追了上来,而张琴秋没有联系到红军,也没人接应他,最终,张琴秋再次被俘,这一次,敌人已经知道了他的身份。 这样,敌人对张琴秋的看押就变严了,甚至还把张琴秋送到了南京,张琴秋想逃走,已是不可能。 好在不久后,七七事变爆发,国共开始了第二次合作,在周总理、叶剑英等人的周旋和交涉下,张琴秋这才得以出狱,并在1937年10月抵达了延安。 毛主席听说张琴秋来延安后,特意嘱咐炊事班熬点小米粥给她接风,张琴秋当场连喝了三碗,一边喝一边流泪,现场的将领见状,都知道这段时间张琴秋吃了很多苦头,无不落泪。

0 阅读:2
碎星

碎星

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