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中,志愿军500人急袭南朝鲜溃军,结果因为天黑走错路,误入6000余人的英军阵地,陷入了重重包围,就在战士们绝望时,3营长李德章却带领战士们,创造了军事历史上史无前例的奇迹。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事情发生在1951年4月的朝鲜战场,那时候抗美援朝正打得热火朝天,联合国军在西线布下天罗地网,想把志愿军一锅端。 志愿军可不是吃素的,他们玩起了穿插战术,派小股兵力直插敌人软肋,撕开突破口断敌后路。 李德章带的354团3营就是这把“尖刀”,500号人一路猛追溃逃的南朝鲜军,没成想老天爷开个玩笑—天太黑,山沟沟里迷了路,一脚踩进英军营地。 说起志愿军,个个都是硬骨头,李德章营里好多战士打过大仗,拿过特等功一等功,身上还伤疤就是最好的证明 追了一天人困马乏的,突然对面一阵重机枪扫过来,火力猛得像暴雨。大伙儿没顾上多想,抄起家伙就开火。 炮弹咣咣砸,火光映红了半边天。天亮一瞧,傻眼了:哪是南朝鲜兵?全是英国佬和加拿大兵,坦克大炮一大堆,密密麻麻的少说6000人! 战士们心都凉了半截,有人小声嘀咕:“这下完了,500对6000,咱们这点人还不够塞牙缝。” 李德章却吼了一嗓子:“怕啥?鬼子送上门,咱就狠狠打,一个都别放跑!”他当营长好几年,脑子里就一根筋:上了战场,干到底。 为啥英军这么多人?他们是王牌部队,英国皇家第27旅和加拿大第5旅,全是重装甲火力,坦克、迫击炮齐活儿,正要赶去西线增援呢。 志愿军呢?一路追敌累得像“残血”状态,弹药都快打光了。但时间不等人,李德章和参谋长刘玉珠凑一块儿合计:“要是让鬼子过去,西线兄弟得吃大亏。咱们人少,就得玩快攻!” 敌人队形是个死穴,坦克在前头开路,后面跟着步兵。李德章眼一眯,有了主意。他挑了20个精壮战士组成敢死队,自己带队摸到东边,一把火烧了坦克。 坦克趴窝了,把路给堵死了,英军顿时乱了套。这时刘玉珠在正面喊起来:“同志们,冲啊!别给鬼子喘气儿!”几百号人冲进敌阵,步枪梭子叭叭响。 三个老战士,端着机枪左右扫射,硬是打出千军万马的气势。枪林弹雨里,有人倒下了,但更多人往前压。英军以为中了埋伏,前后不敢动弹。 战斗持续了一天一夜,英军怂了,趁着夜色撒丫子跑。仗打赢了,代价也大:李德章身中三枪,浑身是血;刘玉珠不幸牺牲;战士们七零八落,剩几十个伤员。 李德章忍着疼喊道:“撑住!咱们的活儿还没完!”大伙儿简单包扎伤口,三个还能打的断后掩护,剩下相互搀着撤退。苦苦熬了四天,大部队来了。 这伙志愿军用500号人堵住6000敌军,成功切断了联合国军东西两线联系,给了西线大部队翻盘机会。 战场上少打多不算新鲜,但500包围6000重装部队,史书都没几个例子。为啥能成?不是光靠胆量,是志愿军那股铁打的劲头。 李德章他们不是蛮干,专挑敌人弱点下手,抓住时机快打快撤。回头想想,这奇迹全是血和命拼出来的。 有人觉得战场靠武器先进,志愿军用步枪手榴弹扛坦克,其实真正的战斗力在人心里。这群战士把命交出去,不是莽撞,是家国在前头。 抗美援朝为啥能赢?就靠这股精神:天黑了走错路又如何?一咬牙,闯出新路。 其实生活中也是如此,大小事儿都一样,困境里别光盯着数字喊难。志愿军不迷信“人多力量大”,专找“巧劲儿”。 生活里面对难关,冷静分析弱点,拿出敢拼的狠劲,说不定下一个“奇迹”就是你的。 信息来源: 李德章-百科 《央视网》历史专题:“志愿军战斗奇迹解析”
抗战时的驻印军在史迪威的监督下伙食很好,因为史迪威弄不到足够的鲜猪肉和牛肉,所以
【25评论】【2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