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场本应其乐融融的家庭火锅宴,却因一壶从天而降的滚烫高汤,瞬间变成了人间炼狱。陈女士一家在火锅店的惨痛遭遇,引发了全社会的关注。3岁的女儿和年迈的母亲被深度烫伤,肇事服务员瞬间逃离,店家在长达10天的时间里不闻不问。这起看似偶然的意外背后,不仅是一个家庭身心的重创,更是对一个餐饮品牌乃至整个服务行业商业道德底线的严厉拷问。 6月29日晚,陈女士一家五口正在火锅店用餐。谈及事发瞬间,陈女士至今惊魂未定。一名服务员前来为火锅加汤,就在他举起热水瓶的剎那,手柄突然断裂,满满一整壶滚烫的“花胶鸡“汤底——混合着沸水与滚油,不偏不倚地尽数浇在了陈女士的母亲和她年仅3岁的女儿身上。 尖叫、哭喊、混乱……经医院诊断,老人和孩子均为二度烫伤,部分达到深二度,烫伤面积分别为8%和4%。受伤部位更是集中在臀部、会阴、大腿等敏感脆弱之处,后续的治疗过程,对一老一小而言,无异于一场痛不欲生的漫长折磨。 然而,比滚油烫伤更让陈女士一家感到寒心彻骨的,是店家在事发后的态度。 “肇事服务员就逃跑了,“ 陈女士看着监控录像,声音颤抖。在意外发生的第一时间,本应承担起责任的当事人,选择了最懦弱、最不负责任的方式——逃离现场。 更令人发指的是整个餐厅的集体冷漠。在老人痛苦大叫、家人焦急万分寻找冰块冷水自救的时刻,店内其他工作人员竟无一人上前施以援手。“我们像被屏蔽了一样,“陈女士说,“他们还在有条不紊地给别的桌子上菜、点单。“ 这份冷漠,持续了整整10天。期间,店家没有一个慰问电话,没有一句主动的道歉,更没有派人探望,甚至连受害者家属先行垫付的2万多元医药费,都拒绝支付。 直到7月8日,在家属求助商场介入,三方共同建群后,店家才终于给出了迟到的歉意。而这份歉意,还伴随着一个荒唐的提议——店家表示可以“借钱“给陈女士支付医疗费,这无疑是在受害者的伤口上再次撒盐。 在《新闻坊》记者介入后,店家负责人陈经理的态度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弯。他对着镜头深表歉意,承认责任全在店方,并承诺后续将积极配合,承担法律范围内的一切赔偿,包括医药费、误工费、精神损失费等。 但关于事故的根本原因——热水壶把手为何会断裂,依然是个谜。店家称,水壶是新买的品牌货,手柄断裂是“偶发情况“。 但记者在查看照片后发现,断裂处疑似有螺纹结构,这不禁让人质疑,事故的真相究竟是产品质量问题,还是服务员操作不当(未拧紧)?这个问题若不查清,隐患便始终存在。 一声迟来的道歉,一个被动的承诺,并不能抹去一个家庭身心的创伤。这起事件的背后,是清晰的法律责任与不容忽视的安全警示。 根据中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八条规定,宾馆、商场、银行、车站、机场、体育场馆、娱乐场所等经营场所、公共场所的经营者、管理者或者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火锅店作为典型的经营场所,其首要责任就是为顾客提供一个安全的用餐环境。这包括确保所有餐具、设备的安全可靠,以及员工具备规范、安全的操作技能。 无论事故原因是水壶质量缺陷,还是服务员操作失误,都明确指向店家未能尽到其法定的“安全保障义务“,导致了损害的发生。因此,店家对本次事故负有全部且直接的法律责任。 陈女士一家的损失,绝不仅仅是那张2万多元的医药费单据。根据法律规定,他们有权主张的赔偿至少包括: 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等直接开支。 因治疗和照护产生的误工费。 最为关键的,是精神损害抚慰金。3岁的幼童和老人在众目睽睽之下遭遇如此横祸,承受了巨大的肉体痛苦和精神惊吓,特别是烫伤部位的特殊性,给其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和心理创伤。 法院在裁定精神损害赔偿时,会充分考虑侵权行为的恶劣程度和对受害者造成的后果,店家事后的冷漠和逃避行为,无疑会成为加重其赔偿责任的考量因素。 从矢口否认到全盘接受,从冷漠推诿到恳切道歉,店家在媒体介入前后的态度天壤之别,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讽刺。它说明,这份责任感和同理心并非源自内心的愧疚,而是迫于舆论的压力。 您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呢?
上海,一场本应其乐融融的家庭火锅宴,却因一壶从天而降的滚烫高汤,瞬间变成了人间炼
渔经有略
2025-07-20 10:32:35
0
阅读: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