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5年胜保神情焦粹,他告诉咸丰:清军打不赢太平军,两广士兵太强悍,清军野战不是他们对手,并非臣不奋力作战。 咸丰五年夏天,一道紧急奏折让紫禁城陷入了沉默。山东高唐一座不起眼的小城,竟让朝廷的三万大军束手无策长达九个月,让皇帝难以置信的是,困住这支精锐部队的敌人,只有区区630人。 这630人是太平天国北伐军的最后残部,他们的首领李开芳,曾经是洪秀全麾下的得力干将,如今却成了清朝廷最头疼的对手。 从1854年冬天说起,那时林凤祥、李开芳率领的北伐大军被围困在直隶阜城,原本两万人的队伍已经锐减到不足四千,面对僧格林沁的重重包围,太平军选择了一个出人意料的策略——突围分兵。 林凤祥留守连镇牵制主力,李开芳则亲率630名精锐奔袭山东,这些战士大多来自广西紫荆山区,从小在崎岖山路间长大,身手矫健得像山中的猿猴。 1855年正月十八,高唐州城在夜色中迎来了不速之客,知州魏文翰后来在奏折中惊恐地写道:“贼不过六七百,然登城如履平地,守卒未及反应已夺门而入。” 太平军进城后立即开始了一场惊人的改造,他们拆掉衙门的砖石当作擂木,用县库的硫磺配制火药,甚至把铜钱熔化铸成弹丸。短短几天时间,一座普通的州城就变成了坚固的堡垒。 胜保接到消息后火速赶来,带着他引以为傲的三万大军,然而等待他的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攻坚战, 清军的第一次强攻就碰了钉子。 太平军用特制的火药弹从城头砸下来,爆炸声震天动地,胜保不信邪,接连组织了多次进攻,但每次都被打得灰头土脸。, 这些太平军的战斗方式完全不按常理出牌,他们常常在夜里突然冲出城来,赤膊上身,脸上涂着泥巴作为标记,在黑暗中如鬼魅般穿梭。清军的弓马在这种近身肉搏中根本发挥不了优势。 战况的胶着让远在北京的咸丰帝越来越焦虑,起初他还在奏折上批示“将士用命,指日可平”,但随着时间推移,皇帝的耐心被一点点消磨殆尽。 到了五月咸丰帝终于爆发了,他在一道上谕中愤怒地写道:“三万雄师困孤城,九月糜饷百万两,卿等欲效赵括乎?”这句话毫不客气地把胜保比作了纸上谈兵的赵括。 压力之下,胜保也坦白了实情,面对这些身经百战的太平军老兵,传统的八旗军和绿营兵显得力不从心。问题的根源不仅在于太平军的顽强,更在于清军自身的衰败。 礼部尚书麟魁查营后发现,索伦兵因为军饷微薄而怨声载道,绿营士兵更是瘦弱如鸠。这样的军队,如何能对付那些在太平天国严格训练下成长起来的精锐? 九个月的围城战彻底耗尽了咸丰帝的耐心。胜保被革职拿问,僧格林沁接手了这个烫手山芋。新来的统帅深知强攻无望,选择了更为保守的水攻战术。 为了淹没冯官屯,僧格林沁征调了五千民夫,耗时两个月开渠十二里,这种大兴土木的做法,恰恰证明了太平军虽然人数稀少,但战斗力之强已经让清军不敢轻易硬碰硬。 高唐围城战最终以太平军的失败告终,但这场不对称的较量却深深震撼了清朝的统治者,630人能够牵制3万大军长达九个月,这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战例。 这场战斗暴露出的问题远比一次军事失利更为严重,太平天国的军事制度和训练方法,已经培养出了一支完全不同于传统农民军的新式军队。他们有严格的纪律,先进的战术,更重要的是有着强烈的战斗意志。 曾经横扫天下的八旗军已经失去了祖先的勇武,绿营兵更是积弊深重,这种军事力量的此消彼长,预示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始。 高唐城下的九个月,不仅改变了胜保的命运,更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清朝的军事格局,从此以后,清廷不得不依靠湘军、淮军等新式军队来维护统治,传统的八旗绿营体系开始走向没落。 630名太平军用他们的血肉之躯,为这个古老帝国敲响了变革的警钟。虽然他们最终没能改变历史的走向,但他们的顽强抵抗,却成为了中国近代军事史上不可忽视的一页。 《清文宗实录》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中国军事通史》军事科学出版社
1855年胜保神情焦粹,他告诉咸丰:清军打不赢太平军,两广士兵太强悍,清军野战不
大气磅礴展豪情
2025-07-20 02:58:12
0
阅读:87
蕉大大
紫荆山的都是我们广西少数民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