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放话轰炸纽约,超远程轰炸机2035首飞?不如说是2035年上映的科幻片 印度这回是真的不藏了。 《经济时报》掐着点发消息,说他们正研制一款超远程战略轰炸机,航程9300公里,不加油就能飞到纽约头上开Party。 嚯——美俄中三家刚打完“隐身轰炸机三国杀”,这边印度立刻“自封第四强”。还没起飞,先飞跃太平洋。 不夸张说,这消息出来,连布鲁塞尔的咖啡馆都能听见新德里的笑声。 【梦想不缺,差的是从哪儿起飞】 根据报道,印度这次不是喊口号,而是设了实打实的项目,名字也挺气派:“超远程打击飞行器”(ULDS)。 按他们的说法,这款轰炸机能干这些事: 不加油,直飞纽约; 常规+核双打击模式; 布拉莫斯-NG巡航导弹+烈火-1P弹道导弹+反辐射导弹全套上车; 融合图-160的变后掠翼技术和B-21的隐身特性。 你没看错,这不是战术设想,是印度想“合成一架飞机”出来,既要速度和射程,又要隐身和多用途。 翻译一下:我想要全世界最好的技术,但我一样都还不会。 【买不来就造,自信是从哪来的?】 印度其实早就想搞战略轰炸机了。 问题是,这东西在国际军火市场上,压根没有“上架”一说。 哪怕你出10倍价格,没人卖。 美国不给; 俄罗斯当年留点米格和苏式小玩意儿就不错了; 法国更不可能,连自己都快造不起。 为啥?很简单,轰炸机≠飞机,它是国家核打击体系的一个支柱。 战略轰炸机=能飞+能打+能吓人,尤其是核三位一体的“空中腿”。 别人家的国家安全靠它撑,怎么可能给你一个天天边界扯皮、技术拼图靠拼贴的邻国? 【梦幻配置表 vs 现实施工图】 印度说要搞9300公里航程,不加油打纽约。 听着豪横,其实就是嘴上飞。 我们来拆拆这架“梦中战机”的关键部件: 变后掠翼 说白了就是图-160那套,起飞张开、飞行收紧,节省燃油、提升速度。 问题是,这套结构复杂得像个液压妖怪,一重了隐身性就暴死。 看看B-2、B-21怎么做的?固定翼。 就是为了把雷达反射面控制到最小,飞起来像张纸。 隐身技术 印度的隐身材料实验室都还停留在本科生毕业设计水平。 连自己的光辉战斗机都没解决雷达反射控制,转头搞B-21级别的设计? 这像是你家的电瓶车还漏电,就想造特斯拉。 动力系统 最关键的是发动机。 支持9300公里巡航的发动机,世界上就几家能做——美国、俄罗斯、中国勉强入门。 印度现在还在用美国GE发动机,连仿制都卡在“逆向出图”阶段。 你就这水平,要推动几十吨的空中核平台? 弹药系统 配备布拉莫斯NG,说是超音速巡航导弹。 可这东西的弹头、数据链、打击半径,还在“改进型”阶段,量产没几枚。 你一个战略轰炸机,靠几枚500公里级别的巡航导弹? 这不是跨洲际打击,是送快递。 【造光辉都用了三十年,造幽灵你想用十年?】 更滑稽的是,印度自己说2035年首飞。 你知道“光辉”轻型战斗机拖了多久吗? 30年。 1990年代立项,2016才服役,到今天关键零部件还是靠国外供货。 飞控系统当年买的是法国产; 雷达和航电一度找以色列; 发动机一直得靠GE,交付还总拖; 现在连年产20架都干不出来 光辉还只是轻型战机,而轰炸机是啥? 吨位大三倍,复杂程度大五倍,发动机需求大十倍。 更别提什么气动控制、远程通信、电子对抗系统,全是从无到有。 所以结论是:2035首飞的,可能是动画片。 【印度最大的问题,不是技术,而是战术观】 为什么印度总喜欢搞大跃进项目? 因为他们脑子里对战争有种“视觉奇观”的执念。 你能看出,他们对轰炸机的理解,还是停留在冷战时期那种“震慑+巡航”的浪漫主义模型里。 可现代战争,不是你飞到别人家上空再投弹。 你连情报链都打不通,别人雷达图像都压着你播; 你发射导弹还没完成轨迹,对方已经无人机群+反导系统反打了你源点; 你想炸纽约?先问问能不能穿过第一岛链雷达+反导火力网再说。 现在的轰炸机早就不是“一个平台解决全部问题”的年代了。 而你把自己打扮成图-160和B-21的合体,以为能吓人,其实是吓笑了。 【结语:你可以吹得远,但也得看看风往哪儿吹】 印度不是不能有梦想。 但要先搞清楚一件事: 梦想不是贴别人的参数当Excel抄, 是从一颗发动机螺丝,一块隐身材料,一张风洞图里慢慢磨出来的。 你现在把布拉莫斯当“超远程打击核心”, 把光辉当“国产自主标杆”, 转头又说2035要炸到纽约。 那只能说,你不是想造飞机,你是想拍科幻片,而且连剧本都没写完。 参考文献: “无需空中加油就能袭击纽约”?印度被爆正研制“先进武器” 环球网
印度网友:中国会成为下一个印度吗?中国网友甲:印度虽然比中国领先,但是还是不如韩
【7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