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7月23日,小河会议结束后,毛主席突然找到贺龙,神色凝重地说:“有句话

彩云飘悠念君归 2025-07-19 19:17:43

1947年7月23日,小河会议结束后,毛主席突然找到贺龙,神色凝重地说:“有句话,我一直想跟你说。“而且这句话,毛主席憋了很久。 6月7日月光洒在大地上的时候,胡宗南部队直逼王家湾,在王家湾中窑洞里,几位党中央重要领导人正坐在昏黄的煤油灯下开会。 毛主席手指轻蘸清水,在桌子上画出不同的形态,众人都认真的听着看着,大敌当前,所有人都没有表现出丝毫的紧张,反而有一种胜券在握的气定神闲之态。 等会议开完之后,汪东兴早已在门外等候多时了,他听到门开的第一刻便从黑暗的大树下大步流星的走出来,对着毛主席紧张的说:“主席快走吧,敌人离我们只有十几里了,您不走,周副主席也不走,这让我们怎么放得下心。” 毛主席本来是决定留下近距离观察敌人的,但大家都担心主席的安危所以劝了又劝,最后毛主席终于决定改变策略先行。 此番路上艰难险阻,大家冒着风雨跨过丛林峡谷,最终来到了小河村,在这里,我党即将开启一场伟大的会议。 得到消息之后的陈赓经过一个月的长途跋涉、强渡黄河来到了小河村与毛主席会合,他到达这里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到主席表达自己的关心。 7月21日,所有人都到齐了,会议也就开始了,会议上中央作出了重大的战略改变,决定由战略防御转向反攻阶段,这是出于现实考虑的。 那时候的陕北地区在胡宗南集团的进犯下,已经遭受了一次又一次的重创,百姓们在战争的影响下根本没有办法过安心日子,生产也跟不上,连最基本的生活都成了问题,这仗要怎么打下去? 大家都忧愁,但反攻在当时很多人看来同样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因为反攻就意味着大兵团需要远离根据地作战,这个决定无疑是大胆的,而毛主席却想出来了。 这个决策有多大胆多有先见之明也是后话了,而那时候很多人不敢想象在没有后方支持的情况下队伍要怎么打仗。 而毛主席却很清楚,想要谋求长远的发展必须做出这样的决定,并且这不是权宜之计,是毛主席曾经在无数个难眠的深夜中思虑出来的。 会议结束后,毛主席又找到了贺龙,这件事太重要了,他不得不进一步做出指示。 贺龙接到消息的时候,来到了开会的凉棚下,没有合适开会的窑洞,这场伟大的会议就在简陋的树下凉棚中完成了,当贺龙站直身体打报告的时候,毛主席正背着手看着远方的土坡。 转过身来说的第一句话便是:“让你这个军司令来统一指挥后方你心里怎么想?” 毛主席要的正是他的心里话,如今陕北的局势不好,我党领导的空间被不断挤压,越往后这样的情况会越严重,让毛主席不得不做出长远的打算。 为了全局发展着想,他将反攻的希望全放在了刘邓和陈赓身上,反而让贺龙去管后方,贺龙心里会不会有想法呢? 会议上已经对大局做出了详细的解剖,贺龙这个久经沙场的老将怎么会不知道毛主席的良苦用心,他又何尝不知道后方事务的重要性。 贺龙拧紧眉头开口:“主席,我没意见,地方工作和打仗不一样,但我一定不会辜负中央的信任。” 后方工作每天面对的零零碎碎就够多了,一个不小心还可能闹出大事,而且不仅要统筹各地区的精简工作为长远做打算,还要保障主力部队转入外线的战斗。 但是这仗一旦打赢了,功劳最大的当然还是前线,后方往往未必被人铭记,这是不可避免的,可贺龙哪会在意这些,不管是干什么工作,为的都是党和人民,为革命服务哪管什么前后。 毛主席和他谈话中,两人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就在这次谈话中,主力南进贺龙统筹后方的全局就这样定下了。 这次会议之后,贺龙拿出了打仗的气势,将兵工厂的生产积极性调到最高,伤员运输、粮食弹药、后勤保障等等一系列现实问题他都处理的游刃有余,困难哪有决心大,这工作实际操作起来十分复杂,但贺龙就是干的十分漂亮,连毛主席都夸赞不已。 如今我们都知道刘邓和陈赓的千军万马在战场上扭动转坤,却很少有人知道那一次坐镇后方的是谁,大局面前贺龙坦然接受,但咱们后人不能不清楚贺元帅的贡献。

0 阅读:0
彩云飘悠念君归

彩云飘悠念君归

彩云飘悠念君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