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俄罗斯、朝鲜、古巴等“反美先锋”,都以为自己在给东大挡刀,间接帮助东大对抗美国。但是,中美贸易战开打后,大家逐渐明白一个道理,不是他们在帮东大对抗美国,更多时候,是中国在为这些国家兜底!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在国际格局剧烈变化的当下,那些自诩为“反美先锋”的国家,如伊朗、俄罗斯、朝鲜、古巴,始终活跃在与美国对抗的第一线。 他们的动作一次次吸引全球目光:伊朗对核问题寸步不让,俄罗斯搅动乌克兰局势,朝鲜导弹试验不止,古巴坚持抵制美式渗透。 这些行为往往被解读为在为中国牵制美国、转移压力。 然而,随着2018年中美贸易战的爆发,全球秩序的一块遮羞布被掀开,那种“他们在为中国挡刀”的幻觉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清晰的事实:中国才是这些国家赖以生存的支柱,真正付出代价并在幕后承担成本的,是中国。 伊朗一直以强硬著称,在核问题上尤为明显。自2000年代初起,伊朗的核计划就不断与国际社会博弈。2015年在多方斡旋下,伊核协议暂时平息风波,但美国在2018年突然宣布退出协议,并重新启动制裁,使得局势再次紧张。 面对外部压力,伊朗重新启动浓缩铀项目,并声称将无限接近武器级别。这种看似激进的行为,被某些分析解读为伊朗在用行动牵制美国的注意力,为中国在中东的发展争取空间。 然而细看现实,伊朗的对外出口在制裁下大幅受限,油田开发、技术更新和金融体系几近瘫痪,唯一稳定的出路就是中国市场。 2019年,伊朗将近一半的石油出口都流向中国,甚至在最艰难的时期,也是中国的能源企业维持着伊朗油气产业的最低运转。 除此之外,双方还签署了为期25年的全面合作协议,涵盖基建、能源、交通等多个领域。伊朗的所谓“硬抗”,更多是因为有中国作为背后的经济承载力,而非真正的战略主动。 俄罗斯自2014年吞并克里米亚后,已与欧美世界彻底割裂。西方国家以金融制裁、技术封锁和外交孤立进行反击,使俄罗斯经济陷入长期低迷。 特别是在2022年全面进攻乌克兰之后,制裁进一步升级,俄罗斯被大规模排斥出全球金融系统,卢布贬值,资本外流,技术断供,西方市场几近失去。就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成为了俄罗斯少数还能依赖的国家之一。 从能源到粮食,从基础工业品到高科技设备,中国不断加大对俄合作强度。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在2019年投入运行,为俄罗斯输送能源出口提供了新通道。中国企业也接手多个西方撤离的俄境内项目,填补了投资与服务的真空。 在军事合作层面,中国维持了与俄的常态化联合演习,也在武器技术方面提供替代解决方案。表面上看,俄罗斯的军事行动似乎在转移北约对中国的注意,但实质上,俄罗斯是在中方的持续投入下维持着其对抗力,否则它很难在国际孤立中保持战略推进。 朝鲜的处境更为特殊。作为全球最孤立的国家之一,朝鲜长期通过展示导弹、核试、边境紧张等手段吸引国际注意力。每一次试射导弹,都能在国际新闻中占据重要位置,也多被解读为牵制美国在亚太战略的一种方式。 然而这种“搅局”的代价,是其本就贫瘠的经济体系越来越依赖外部援助,而援助来源几乎完全来自中国。根据联合国报告,2019年朝鲜的外部援助超过九成来自中国,涵盖粮食、燃料、药品等基本物资。 朝鲜的边境贸易、旅游收入也几乎全部依赖中国游客。在新冠疫情期间,朝鲜关闭边境更是直接导致经济濒临崩溃,最终还是靠中国的特别运输与物资支援才勉强维持。 在这种情况下,朝鲜所谓的“核博弈”,更像是一个靠中国输血维持话语权的舞台表演,而非独立的战略选择。 古巴是拉美“反美主义”的代表。自冷战时期起,古巴一直是美国打压的重点对象,长期面临封锁和经济孤立。然而在美洲多国逐渐与美国靠拢的趋势下,古巴的处境日益艰难。它的反美立场虽然始终高调,但经济上早已无法独立运转。 中国则逐步成为古巴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从农业到通信、能源到教育援助,中国都在填补古巴经济结构中的关键空白。 中国不仅提供低息贷款与大规模投资,还帮助古巴建立本地化产业链。虽然古巴仍在政治上维持其反美标签,但若失去中国的支持,它几乎无从生存。 中美贸易战开启后,国际格局的表象被彻底撕破。中国面对美国的高关税、技术封锁与全球供应链排斥,没有倒下,反而在内循环、产业升级与对外战略调整中表现出强大的韧性与调整能力。 而与此同时,伊朗、俄罗斯、朝鲜、古巴这些所谓的“反美先锋”,却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一个现实:他们并不是中国的“并肩战友”,而是实实在在依附于中国庇护之下的战略依赖者。
终于还是来了,以色列怕不怕?7月18日,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消息,伊朗驻莫斯科大
【16评论】【2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