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利亚新政府军下令开始屠城!男女老少全不放过,内乱再次爆发!
苏韦达医院的血迹还没干,朱拉尼的合法性已经开始坍塌。
7月16日凌晨,大批尸体堆在叙利亚南部苏韦达国立医院,医生、护士、病患甚至陪护人员无一幸免。当地德鲁兹社区指控,新政府军以反恐名义清洗全城,手段包括近距离枪决、肢解遗体,场面类似战争年代的卢旺达。
联合国特使措辞罕见激烈,直接称其为“法外处决”,国际红十字会请求进场却被拒绝。朱拉尼政府否认,但电报群上流出的影像和目击者证词,把这套说辞撕得粉碎。
问题不在于暴力本身。叙利亚打了十几年仗,没人对死人感到意外。真正撕裂局势的是这波屠杀的政治背景。
屠杀发生在7月15日晚,新政府军动用沙欣旅无人机部队、红队敢死队和数支地方安全部队,对德鲁兹人聚居区发动三路围剿,24小时内拿下苏韦达市政厅、警察局及德鲁兹民兵总部。然后,医院成了绞肉场,旅馆成了刑场,民宅成了屠宰场。
德鲁兹精神领袖希吉里当时发声呼吁和平,公开欢迎政府军进驻。结果第二天早上,他的追随者就成了尸体。
朱拉尼对此事保持沉默。他本可以否认、切割、问责军方,但他没有。他的沉默,就是默认。
这个前“征服阵线”头目、HTS指挥官,脱下制服换上西装,外表变了,内核未改。美西方出于反伊朗、反俄罗斯的需要,把他扶上了临时总统的位置。可现在,他的“部队”在国际镜头前再次撕破伪装。
关键问题来了:这不是第一次。今年3月,拉塔基亚的阿拉维村庄也被朱拉尼麾下部队血洗,830人死亡,三分之一是妇女儿童。当时他推给所谓“反政府武装趁乱作案”,这次,他连推锅都懒得做了。
以色列的反应说明一切。就在屠杀曝光后,以色列空军直接空袭叙总统府,精准打击大马士革政府军指挥部。防长卡茨声明:苏韦达必须清场,德鲁兹人不能再被“极端势力”掌控。
这种出手不是冲动,而是选择。以色列境内有约12万德鲁兹族人,很多还在以军服役,一旦叙南部失控,将直接威胁其边境安全。而朱拉尼的极端出身注定他得不到真正的信任——哪怕是被以色列和美西方亲手扶上去的傀儡,炸弹照样落下。
这场空袭迅速改变战局。叙政府军在不到24小时内从苏韦达全面撤离,留下的不是秩序,而是一片焦土。8个作战旅携带抢来的家电、金条、药品,夹带成千上万难民一起南逃。德鲁兹武装迅速填补权力真空,自行组织临时安全委员会。自治,开始了。
这就是叙利亚的现实:国家名存实亡,割据成为常态。北部是库尔德自治区,南部现在成了德鲁兹武装的地盘,西部沿海仍由残余阿拉维派控制,东部被沙漠部族和外籍雇佣军瓜分。连俄罗斯控制的军事基地,也数次被无人机袭扰。国家在地图上还在,实际早碎成五瓣。
朱拉尼执政不过几个月,叙利亚已经陷入第二轮内战。他以为靠西方的背书能站稳,其实他只是一张棋子。一旦暴力失控,他就成了麻烦。
而这场危机背后的博弈线更值得警惕。
以色列表面上是来“保德鲁兹人”,实则是在介入南部秩序重构。他们不信朱拉尼,更不想让伊朗或真主党趁乱进场。所以先扶他上位,再用空袭提醒他别越界。这种“打你是为了你好”的博弈方式,中东已经见得太多。
土耳其盯着北部库尔德控制区,正在加强边境驻军。伊朗在南部宗教网络受重创,忙于国内经济危机,难以干预。俄罗斯被乌克兰战场拖得脱不开身。真正想“调停”的只有中国,可中国没有驻军、没有代理人,也无法干预这场“分裂游戏”。
叙利亚不会再回到统一政体时代了。朱拉尼也不会长久。他的军队如同前线的AK一样,是靠赞助活着的雇佣集团。一旦美西方觉得他“不可控”,下一波颜色革命就会换人。
至于以色列,看似赢了一场边境清洗危机,实则付出了不小代价。去年10月后,其军费支出增长了65%,日均消耗7亿美金,红海港口被胡塞封锁,外贸通道瘫痪,埃拉特港被迫停运。这么打下去,哪怕赢了局部,也会拖垮财政。
而国际社会对这轮空袭的反应也说明了现实:联合国只发了几句“谴责”,美国、法国例行表态要“反恐兼顾人道”。就这么点。相比以色列轰炸加沙、暗杀伊朗高官时引发的舆论风暴,这次的“静悄悄”是另一种默许。
不是因为朱拉尼值得死,而是因为这届叙政府已经失去了“洗地”的可能。
这也给中国提了个醒:颜色革命的傀儡,一旦脱轨,没人会真替他收拾烂摊子。叙利亚今天的局面,是西方扶上马、再亲手踹下马的范本。国际秩序从来不讲人道,只看值不值。
叙利亚不会有赢家。这场48小时之内造成700至2000人死亡的清洗,只是下一轮割裂与博弈的前奏。朱拉尼的失败,不是战术失误,而是战略注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