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张桂梅受邀做客央视,刚到演播室,导演瞅了她一眼,皱眉说:“你这身衣服不行,要换身正装。”张桂梅尴尬一笑说:“没有”。旁边的人惊诧问:“华坪县不是给了7000块钱买衣服吗,钱呢”? 主要信源:(中新网——张桂梅:用生命托起大山的希望) 2007年春天,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盛大召开。 会场上热闹非凡,各路代表身着正装入场,人群中站着一个与众不同的身影:张桂梅。 她打扮简单朴素,却意外地成为焦点,在场的人无不肃然起敬。 张桂梅被称为全国最美乡村教师,她一手创办免费女子学校,让无数山区女孩走出大山、改变命运。 这次北京之行,对她来说是荣誉更是责任。 张桂梅此行还应邀参加央视采访。 一到演播室,导演就发现她穿的是普通便装,当即皱眉表示必须换成正式西装才能录节目。 张桂梅面露尴尬之色,摇手回答她没有这种衣服。 旁边的工作人员听了十分诧异,脱口而出问她华坪县不是提前给了她七千块钱差旅费吗? 怎么连套像样的衣服都买不起? 张桂梅平静解释,那笔钱一分不剩全用在了学校身上,给孩子们买了书本桌椅,一分钱没浪费在个人打扮上。 这桩小事迅速传开,许多人感叹不已:一位乡村教师竟如此克己为公。 张桂梅的故事要从多年前说起。 她出生在东北一个普通家庭,童年平淡却也安稳。 十几岁时,她随姐姐响应“三线建设”号召搬到云南山区。 刚来时,张桂梅才十七岁,对教育充满向往。 那时知青们常在空闲时教她文化,慢慢鼓励她参加高考。 高考对普通人不易,张桂梅一连考了四次。 头三次不是成绩勉强就差一点,就是档案丢失没被录取,第四次总算过关,分数足够上省内重点大学,但张桂梅毅然选择了更接地气的丽江教育学院。 对她来说,高等教育不是高高在上的,而应贴近生活;山里的孩子读不起书,需要有人扎根基层去播种希望,这成了她一生的信念。 大学毕业后,张桂梅被分到大理白族自治州一所乡村学校教书。 那段日子平凡而充实,每天面对孩子渴求知识的眼神,她的教育理想愈发坚定。 可好景并不长,她遭遇了人生最大打击:丈夫因癌症过世了。 尽管悲痛难抑,张桂梅还是咬咬牙坚持教学,之后转职到丽江市平坝县中心学校。 在那里,她查出自己有子宫肌瘤,病痛难耐,可临近中考在即,她硬是扛着不就医,直到把学生送进考场才去治疗。 这种倔劲儿源于她的信念。 山区孩子们的未来比个人健康更宝贵,教育是他们的出路,张桂梅不愿拖累他们半点。 几年后,张桂梅调任县福利院当院长。 这份工作让她接触更多底层家庭,一次次走访山区村庄,心都被揪得紧紧的。 许多女孩子本应上学,却因家境贫困早早辍学打工或嫁人支撑家用。 张桂梅亲眼目睹那些聪明女孩的才能被浪费,心中无比酸楚。 2007年在北京人代会上,她把所思所想全部倾诉出来,呼吁社会关注山区教育困境。 媒体纷纷报道,引起各界共鸣,华坪县政府很快支持她行动,正式创建了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 这是全国头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学校一成立就成了山区女孩的希望灯塔。 学校开办后,变化翻天覆地。 张桂梅把全部精力投入进去,日常教课、募资助学、鼓励每个孩子。 高考成绩年年出色,连续十届百分百上线率,无数女孩圆了大学梦。 她们原本可能早早当妈或打工,现在走入大学、开启新人生。 张桂梅自己呢? 省吃俭用是常态,每次获奖励,她把钱毫不吝惜地用在学生身上。 她给孩子们买文具、补贴生活费,自己常一身旧衣出门。 2007年那趟央视之行,导演让她换衣服的事儿就是缩影:她不是买不起新装,而是把钱看得太重全留给学校。 旁人惊问华坪县给的七千元去哪儿了? 她淡定答资助学生就足够了。 这一切让张桂梅的名字传遍神州:一个实实在在把教育做成了山脊的人。 对此您怎么看呢?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2007年,张桂梅受邀做客央视,刚到演播室,导演瞅了她一眼,皱眉说:“你这身衣服
雕塑艺术之魅力
2025-07-19 16:56:20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