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事迹因为太过于匪夷所思,至今不敢拍成电影,一生中9次荣获特等功,四次被毛主席

如梦菲记 2025-07-19 15:54:02

他的事迹因为太过于匪夷所思,至今不敢拍成电影,一生中9次荣获特等功,四次被毛主席接见,400万解放军中只此一人。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四百万官兵的历史中,有一个名字如同神话般闪耀,他的战斗经历匪夷所思,事迹真实到让人不敢相信,直到今天,依然没有一部电影敢将他的故事搬上银幕。   这个人就是张英才,一位曾九次荣立特等功、三次被授予“特等战斗英雄”称号的传奇战士,他是全军唯一达成这一记录的人,四次受到毛主席亲自接见,是真正从硝烟中走出来的“兵中之王”。   张英才1924年出生于山西万荣县的一个贫苦农家,他的童年充满了饥饿与劳作,父亲身患痨病,母亲积劳成疾,生活的重担过早压在他年幼的肩上。   为了维持一家人生计,他很小就去地主家干活,每天三四小时睡眠,时常饥肠辘辘,在长期营养不良和劳役压迫下,他的身体显得格外瘦小,但内心却逐渐被磨砺得坚如磐石。   1939年,十五岁的张英才得知八路军在山西开辟根据地,便带着家中仅有的二十个熟鸡蛋,走进了部队驻地,他希望能够参军抗日,尽管因身材瘦弱被拒绝,但他坚持不懈地上门请战。   他不断证明自己扛得动重物,吃得了苦,最终被破格录取,成为宣传队的一员,虽然并非前线作战岗位,但他用尽全力奔走在民众之间,努力完成每一次宣传任务,表现得格外认真负责。   在完成一段时间的宣传工作后,他被调往212旅特务连,这为他迈入真正的战斗序列打下基础,1941年秋,他随部队进入太岳腹地执行游击作战任务。   一次扫荡战中,敌军出动飞机和大批地面部队围剿,张英才在子弹打光后依然坚守阵地,在伤口血流不止的情况下与敌人展开肉搏,最终带领部队突围成功,从此,他的名字在军中流传开来。   抗战胜利后不久,新的战斗接踵而至,1945年上党战役爆发,张英才已是九连指导员,他带领部队突入长治北关,凭借对敌情的准确判断,巧妙地在制高点构建伪装工事,真实阵地则设于房屋掩体下方。   敌军果然中计,将炮火集中于表面阵地,张英才乘机反击,带领一个连对抗数倍于己的敌军,一天之内打退了二十二次进攻,坚守阵地至援军到达,斩敌三百余人。   这场战斗之后,九连被授予“铁的九连”称号,张英才也第一次获得“特等战斗英雄”的荣誉。   一年后,在吕梁战役的东阳村,他率领三十名敢死队深入敌阵执行突击任务,却意外陷入重围,敌军兵力达一个团以上,而他们只有三十人。   他组织狙击和巷战,在极度不利的条件下坚守四个小时,打乱了敌方节奏,为后续大部队创造了突破机会,此战过后,他第二次荣膺“特等战斗英雄”。   1948年淮海战役进入关键阶段,他所率一营担负坚守小张庄的任务,阻止国民党黄维兵团向宿县方向突破。   他预判敌人进攻路线,提前设伏,并采取火力掩护与快速穿插结合的方式,对敌营实施突袭,成功打乱部署。   随后,他率部顽强防守,接连粉碎敌军数次反扑,在数天激战中,全营歼敌两千,俘虏一千,牢牢守住阵地,一营因此被誉为“钢铁营”,张英才第三次获得“特等战斗英雄”称号。   战争岁月中,张英才共荣立九次特等功,他的勇敢和谋略让部队屡屡在困境中取胜,但更令人震惊的是,在几百次战斗中,他竟毫发未伤,直到退役仍保持完好的身体状态,他的战绩在整个军史中至今无人打破。   他曾四次受到毛主席接见,第一次是在1949年,作为赴匈牙利国际青年节的代表;第二次是在归国后的中南海接风宴;其后,他又以战斗英模和人大代表身份,两次参加会议并受到接见。   有一次,会议现场出现代表选票分发失误,他迅速将选票送到刘伯承等人手中,完成关键补位,这名曾在刘伯承麾下作战的小兵,此刻以全新身份站在人民代表大会的会场中。   张英才一生低调,退役后历任十三军、五十军副军长,始终不炫耀功绩,他的后代也传承了军人血性,女儿更是我国第一位女装甲副团长。   直到2017年,93岁的张英才在成都离世,他的一生仿佛历史中一段不可思议的传奇。   他没有电影,也很少登上教科书的封面,但他用真实的战场经历,向世界证明了什么是“兵王”,什么是无可超越的英雄,他的故事不需杜撰,只因真实已足够震撼人心。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百度百科——张英才

0 阅读:2
如梦菲记

如梦菲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