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美国国务院的明确反对,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展现强硬姿态。即便美方公开表态不赞成其对叙利亚的军事行动,他仍坚称将继续推动在叙利亚的军事行动,目标直指大马士革以南地区的"非军事化"与德鲁兹民众保护,声称"以色列在用武力换取和平"。 四面出击的战略迷局 引人瞩目的是,在特朗普政府急切推进中东和平进程、寻求脱身的背景下,内塔尼亚胡却选择了多线作战。刚刚结束与伊朗的激烈对抗仅一个月,便急不可耐地转战叙利亚战场。这看似冒险的战略转向,实则根植于国内日益严峻的政治危局。 执政根基的崩塌危机 以军行动之际,以色列政局早已暗流涌动。两个极端正统派政党因征兵豁免权争议退出执政联盟,内塔尼亚胡的政治版图骤然收缩。尽管两党尚未倒戈,但总理的政治盟友圈已肉眼可见地不断缩水。 更为致命的是,纠缠内塔尼亚胡多年的贪腐指控正虎视眈眈。一旦当前脆弱的战时内阁解体,等待他的可能是冰冷的监狱大门。司法挑战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悬于他的政治生命之上。 军事牌:最后的救命稻草 在此绝境中,连续制造外部危机成为内塔尼亚胡的政治杠杆。他意图通过制造地区紧张局势积累战果,将自身塑造为以色列守护者的形象。无论是加沙战火、黎巴嫩边境冲突,还是最新开辟的叙利亚战线,本质上都是同一战略逻辑的延伸——在外部战火中延续政治生命,最终通过提前大选实现金蝉脱壳。 这场精心策划的"战争保命符"能否奏效尚难断言。但在不断扩大的地区冲突中,以色列的安全诉求与总理的政治生存已然被捆绑成危险的连环锁,令整个中东局势更加扑朔迷离。
以军炸了叙总统府,朱拉尼逃过一劫,不到24小时,以色列多地遇袭以色列终于迈过那
【10评论】【1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