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执意要发展高铁,而不是廉价航空?因为中国在做一个赌注,赌得就是你用电,以后不要钱!并且看现在的趋势,我们已经赌赢了。 先说核心——能源革命,高铁是用电的,而中国这十年把可再生能源玩出了花,2023年光伏装机量突破4.9亿千瓦,相当于22个三峡电站;风电装机超4.8亿千瓦,每年发电够全北京用12年。 更绝的是电价,内蒙古的光伏电价跌到每度0.25元,青海的风电电价0.22元,比很多地方的居民电价还便宜,当别的国家还在为油价涨跌揪心时,中国的高铁用电已经接上了“白菜价”的新能源,这成本优势简直是开了挂。 再看航空,飞机喝的是航空煤油,价格跟着国际油价跑,2022年油价涨到140美元一桶时,国内航空公司全年亏了2160亿,相当于每天烧掉6个亿。 而高铁呢?全国高铁电气化率100%,2023年用电里有35%来自风电光伏,而且这个比例每年还在涨,这就好比别人开车烧汽油,咱们开电动车用自家的太阳能,谁更划算一目了然。 能源安全更是关键,2023年中国进口石油对外依存度71%,而电力对外依存度不到1%。发展高铁相当于给交通装了“国产心脏”,不怕别人卡脖子。 现在中国高铁技术还成了“国际硬通货”,印尼的雅万高铁、土耳其的安伊高铁,都是咱用绿电高铁技术砸开的市场,未来出口创汇的潜力大着呢。 从经济账来看,高铁更是划算,有人说建高铁烧钱,一条京沪线投资2209亿,但回报惊人,高铁拉着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三大城市群跑,贵州通了高铁后,旅游收入5年涨了3倍,连小县城都通了“高铁快递”,农产品出山成本降了40%。 更长远的是,高铁带动了沿线城市的房地产、商业、旅游等产业,比如广西“市市通高铁”后,边境城市东兴的旅游收入超140亿元,革命老区百色的芒果24小时就能出现在北京商超。 对比航空,廉价航空在中国很难发展起来。 一方面,机场建设成本高,而且空域管制严格,航班调度不如高铁灵活。另一方面,高铁在中短途运输中优势明显。比如北京到上海,高铁5小时直达,票价500多元,而飞机加上去机场、安检、候机的时间,总耗时差不多,但价格可能更高,还容易受天气影响延误。 2024年上半年,民航四大集团还在亏钱,而京沪高铁却年赚百亿,成了“现金奶牛”。 技术自主化也是关键,中国高铁从引进消化到自主创新,只用了短短十年,复兴号动车组实现了100%国产化,核心部件全部自主研发,还出口到116个国家和地区。 而航空呢,飞机基本依赖进口,维修成本高,还受国际供应链制约。比如波音737MAX停飞事件,就让国内航司损失惨重。 区域平衡发展更是高铁的一大贡献。以前中西部因为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滞后,现在高铁一通,情况大变,贵州的喀斯特山区通了高铁后,旅游收入飙升;辽宁的沈白高铁让抚顺到沈阳的通行时间缩短到10分钟,产业联动效应显著,高铁就像一根金线,把全国的城市串起来,让资源、人才、资金流动更高效。 环境效益也不能忽视,高铁的碳排放仅为航空的约1/3.6。随着可再生能源占比提升,高铁的碳足迹还在进一步降低。 比如京沪高铁实现全线车顶光伏发电,成昆复线应用智能能源管理系统,钢铁动脉正在书写绿色低碳新篇章。 有人可能会说,高铁建设成本高,回收周期长,但看看中国的高铁网络,截至2024年底,营业里程达到4.8万公里,“八纵八横”越织越密。 这张网不仅方便了出行,更带动了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就像当年美国修铁路塑造了现代经济版图,中国的高铁正在重塑21世纪的中国。 中国发展高铁不是简单的交通选择,而是一场关乎能源、经济、技术、环境的战略布局,我们赌的是能源革命的大趋势,赌的是中国能掌握自己的能源命脉。 现在看,这场赌局我们已经赢了——高铁网络四通八达,清洁能源成本持续下降,技术自主化不断突破,区域经济活力被彻底激活。 未来,随着可再生能源占比进一步提升,高铁的优势只会越来越明显。这就是中国的智慧,用长远的眼光布局,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现在才明白,当年参与高铁谈判的人员有多明智!美国这次放开H20的出口,说到底
【8评论】【8点赞】
一路顺风
资源问题!
几渡春溪踏月华
编辑还忽略了一点。高铁的战略意义。一旦有战争危险,高铁可以在几个小时内完成“百万大运兵”。这是航空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的。
平平安安
说在点子上了,[点赞][点赞][点赞][点赞]
用户10xxx05
用电我们能自己解决,用油受制于美西方!
liuztt
问题是高铁价格不便宜啊
开心
可我们这里光伏卖给了香港信义能源,不属于国有,信义能源再把卖给国电,每度电5角。哪来赚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