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顺帝逃离前,告诉朱元璋:你是真龙天子,把天下交给你,也就放心了。拿得起,也放得下,元顺帝的心态,在亡国之君中没得说,独一档。 1368年秋天,二十五万明军打到北京城边上了。 这股势头猛得吓人,离南宋最后在崖山彻底完蛋那会儿,也不过刚过去八十九年。 那个年头,一个碗开始讨生活的朱元璋,硬是把江山打了下来。 他的队伍杀过来,元朝的兵根本挡不住,稀里哗啦就垮了。 北京的皇宫里头,大臣们急得团团转。 好些人对着元顺帝嚷嚷,说天下可是世祖爷忽必烈辛辛苦苦打下的基业啊,皇上您身为天子,哪能说走就走?为了祖宗江山,得拼死一战才对! 元顺帝听完这些大道理,反倒笑了。 他说都这节骨眼了,讲这些老皇历有啥用?我可不想像宋朝那对倒霉的徽宗、钦宗爷俩,让人逮去当个囚徒,那可就真把脸丢到家了。 朱元璋派使者来找他,意思挺明白:劝他投降,免得打仗,少死点百姓。 元顺帝到底是当皇帝的,临到亡国,这点体面还在。 他没直接答应也没拒绝,提笔写了几行字,让使者带回去交给朱元璋,算是他的答话。 这诗写得好,名字就叫《答明主》。 里头有几句话说,知道你朱元璋是海内众望所归的真命天子,江南出了你这么个人物,说实话我心里头也挺高兴。 这话传到朱元璋耳朵里,老朱心里也得嘀咕,这元顺帝心胸是真够宽的。 元顺帝心思挺透亮。 该拿起的时候拿得起,该放下的时候也真能放得下。 既然北京肯定是守不住了,硬撑着当英雄干啥?不如干脆回草原老家去。 他心里头觉得,回去就回去呗,空气还新鲜点,省得在这儿心烦。 其实元顺帝哪能甘心哪! 他回了草原,一直惦记着重新打回来。 但话说得漂亮,这首诗里那股子皇帝的架势拿得稳稳的,叫人挑不出啥毛病。 他这说走就走的决定,后来确实省了他自己受那份亡国俘虏的罪。 就在离开北京还不到三年,元顺帝就在草原上病死了,这一年是1370年。 朱元璋听说信儿,还派了个使者跑到草原上去吊丧。 使者见了元顺帝的儿子爱猷识理答腊,也就是元昭宗,当面告诉他:我们皇上说了,已经让人把你们家老祖宗的史书《元史》都修好了,还给你爹上了个号,叫“顺帝”。 这谥号算是贴切,他认命退走,做事爽快,人如其名。 最近几年,在咱们国内,讲起元顺帝这段走人的往事,比以往热闹了点。 不少研究历史的教授,像南开大学专门弄蒙元史的那位李老师,他在文章里就点出来,说明太祖朱元璋给亡国之君上“顺”字谥号这事挺特别,以往少见,琢磨琢磨里头藏着双方当时政治上的盘算。 元顺帝祖辈的老家,就是今天的外蒙古。 在那边,乌兰巴托的国家博物馆里,也摆着关于他这一支蒙古汗庭最后岁月的物件和故事牌。 毕竟说到底,元朝没了,可他拖家带口回草原,也算是把蒙古这一脉正统又给续上了。 外蒙古那边的学者,像在国家研究中心搞历史的巴雅尔赛罕这些老先生,这几年在本地刊物上也发文章聊,观点也挺实在,他们说元顺帝的退走不能光看成逃跑,这步棋确实让蒙古本族的核心力量没被明朝一锅端了,保住了元气,为后来北元能在草原上继续折腾百十年留了个根。 你看历史这回事,就好比秤杆子称萝卜——一称一个准。 后人对帝王将相的评价,总得过几道坎儿。 不同地方的人,看在眼里的分量也不一样。 信息来源: 《元史·顺帝本纪》 朱元璋与北元交涉及《答明主》诗
元顺帝逃离前,告诉朱元璋:你是真龙天子,把天下交给你,也就放心了。拿得起,也放得
史迹趣闻集
2025-07-19 13:42:21
0
阅读: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