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5日清晨,一则简短的社交媒体帖子,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终结。美国之音(VOA)负责人迈克尔·阿布拉莫维茨以一句话证实了那个令人难以置信的事实:“83年来第一次,美国之音被掐了嗓子。” 前一天,重返白宫的美国总统用一纸行政命令,切断了其母公司及下属七个机构的全部资金。这台运转了八十多年的宣传机器一夜停摆,一千三百多名员工的门禁卡与电脑权限当场失效,连办公室的门也无法进入。 这场突如其来的关停,表面看是政治斗争的又一个牺牲品,但更深层的原因,或许早已埋下。 这并非毫无征兆,更像一场蓄谋已久的“清理门户”。回望历史,这个诞生于二战时期、旨在对抗纳粹宣传的机构也曾有过自己的高光时刻。 冷战期间,它扮演了关键角色,里根总统甚至亲临播音室,通过短波广播为东欧剧变推波助澜。可是时代变了,当年的渗透手段在互联网时代显得格格不入。 当年轻人随手就能在TikTok上看到新疆棉田的真实景象时,美国之音却依然固执地扮演着“冷战僵尸”的角色,其内容不仅被俄罗斯等国公开抵制,在中国互联网上更是沦为笑料。 从这一点来看,这座城市的腐朽程度,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那座位于华盛顿特区、被戏称为“皇宫”的新总部大楼,本身就是一座无法辩驳的腐败象征。 这栋13层高的玻璃幕墙建筑,年租金高达2500万美元,而这份租约正是在拜登任内签下。其内部用意大利大理石铺地,摆放着真皮家具,台长办公室的奢华堪比总统套房,自带卧室和酒柜,楼里甚至还有游泳池。 讽刺的是,正如特朗普任命的新台长卡莉·莱克曾用视频揭露的那样,这座耗资不菲的“皇宫”唯独缺少关键的新闻采编设备,而一街之隔的老办公楼明明还能容纳上百人。 难怪白宫发言人会直言其为“华盛顿最贪腐的流氓机构”,马斯克也早就嘲讽,这群人不过是“对着空气自嗨,每年烧掉纳税人10亿美元”。 说到底,美国之音的根本问题在于,它早已偏离了新闻机构的轨道,彻底沦为服务于特定政治议程的工具。 它常年围绕“中国威胁论”和“新疆人权”等陈词滥调打转,将反恐歪曲成“种族灭绝”,把香港的暴力分子美化为“民主斗士”,完全无视事实,照着既定的“反华剧本”念稿。 一位前员工就曾透露,机构内部的晋升规则十分简单:谁写的中国负面新闻多,谁就能平步青云;谁要是敢说句公道话,就得准备走人。 然而,在这场闹剧中,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那些华裔雇员的处境。翻开其主持人名单,会发现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华裔女性。 她们有着华人面孔,操着流利的普通话,嘴上谈论“民主自由”,实际上却在为反华叙事服务。这些人中,有的来自大陆,有的来自台湾省。早在上世纪90年代,美国为了对华进行宣传渗透,便将大批留学生招入麾下。 为了绿卡和高出行业水平的薪水,她们选择住进豪华公寓,依附于一个强大的宣传机器。这种身份上的错位与职业选择,让她们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用一张中国脸,对着生养自己或祖辈生活的土地泼脏水,以抹黑自己的根来换取所谓的名利。 谁知梦醒得如此之快。随着特朗普的一声令下,她们维系优渥生活的饭碗被瞬间砸碎。这些人曾以为自己选对了边,结果却发现不过是随时可以丢弃的工具。 一夜之间,她们成了既不被中国同胞接纳,也被美国主子抛弃的群体。有网友讽刺说:“香蕉人当久了,真以为自己是白皮了。“这大概就是棋子的结局吧,当他们的利用价值消失时,他们会毫不犹豫地放弃。” 特朗普屡次威胁关闭美国之音,主要因为他认为该机构是民主党的“传声筒”,与其政治议程无法同频。尽管此举背后是赤裸裸的党派斗争,但对美国之音下手,客观上确实终结了一个靠谎言和偏见驱动的宣传时代。 在一个信息多元、人人都有麦克风的今天,任何脱离事实、只为意识形态服务的宣传,终将失去听众,沦为自说自话的噪音。 美国之音的倒台及其华裔雇员的结局,是对所有依附于政治宣传工具谋生者的警示。那些被抛弃的华裔主持人,她们的未来又将何去何从呢?这或许是一个没有答案,却又无比现实的问题。 【信源来源】头号反华栏目“美国之音”被封禁,结果一看主持人名单,发现竟然一大半全是华裔女性!
2025年3月15日清晨,一则简短的社交媒体帖子,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终结。美国之音
酸酸甜甜小菊
2025-07-19 13:31:03
0
阅读:92
萨克买迪克
说明为美国效力的汉奸大多数是女人,她们是在美汉奸的主力。女人的确比男人更容易背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