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穿插迂回战术那么厉害,为啥这招在俄乌战场上,俄军却用不出效果?原因很简单,这

思念绵延不绝 2025-07-19 12:44:24

我军穿插迂回战术那么厉害,为啥这招在俄乌战场上,俄军却用不出效果?原因很简单,这招太难,难到哪怕是军事强国开了天眼都模仿不来。营级的小规模包抄不复杂,但中国军队用的是战役级穿插迂回,脱离后勤、没有总部指挥也能完成任务。像四渡赤水这样的经典战例,连美国西点军校都无法完全复现。 穿插迂回战术的核心,在于战役级的大规模机动,中国军队在四渡赤水时,以数万兵力在国民党数十万大军的包围圈中来回穿插,靠的是各部队独立决策的能力。每个作战单元都能根据战场变化自主调整路线,不需要总部实时指挥。这种战术要求士兵不仅有过硬的军事素质,更要有对全局的深刻理解。而俄军的指挥体系,长期依赖自上而下的指令,基层部队缺乏自主决策的训练。 现代战场的侦察技术,让穿插迂回难上加难。俄乌战场上,乌军大量使用无人机进行侦察和打击。这些无人机能实时回传战场画面,让俄军的一举一动都暴露在乌军眼皮底下。俄军的装甲部队刚一调动,乌军的炮兵和无人机就会蜂拥而至。即便俄军尝试小规模穿插,也很难避开乌军的侦察网络。 乌军的防御体系,也让俄军的穿插战术难以奏效。顿巴斯地区的乌军阵地,构建了大纵深的防御工事。不仅在正面有密集的火力点,在侧翼和后方也布置了独立作战的小分队。这些小分队配备了反坦克导弹和无人机,专门打击俄军的穿插部队。俄军的装甲分队一旦脱离大部队,就会遭到乌军的围追堵截。 俄军的后勤保障,也是穿插战术失败的重要原因。穿插迂回战术需要部队在脱离后勤补给的情况下持续作战。中国军队在抗美援朝的三所里战斗中,113 师 14 小时急行军 70 公里,靠的是战前的周密准备和士兵的顽强意志。而俄军的后勤运输线,却多次遭到乌军的袭击。从铁路渡轮到油罐车,乌军的打击让俄军的补给线千疮百孔。前线部队常常面临弹药和燃料短缺的困境,根本无法进行长时间的机动。 部队的战术素质,更是俄军的短板。战役级穿插需要士兵具备独立作战的能力和坚定的战斗意志。中国军队在长期的实战中,培养了士兵的主动性和应变能力。而俄军的士兵,缺乏类似的训练。在车臣战争中,俄军就暴露出指挥混乱、协同不畅的问题。这种问题在俄乌战场上依然存在。俄军的部队之间,常常无法有效沟通,导致战术执行出现偏差。

0 阅读:76

猜你喜欢

思念绵延不绝

思念绵延不绝

思念绵延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