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中国愿意,菲律宾可以成为中国的一个省!”2018年,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端

云海仙踪觅 2025-07-19 11:17:14

“要是中国愿意,菲律宾可以成为中国的一个省!”2018 年,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端着酒杯走向中国驻菲大使,酒过三巡,他突然提高嗓门喊出这句话。 话音刚落,现场先是死寂,随即爆发出尴尬的笑声。第二天,菲律宾《每日问询者报》的头版标题带着怒火:“总统的‘卖国言论’让国家蒙羞”。 而杜特尔特在总统府的记者会上,只是叼着烟淡淡回应:“他们不懂政治。” 这句惊世骇俗的话,藏着杜特尔特最现实的算计。2016 年他上台时,菲律宾的经济正陷在泥沼里 ——GDP 增速不足 6%,贫困率高达 21%,马尼拉的贫民窟沿着帕西格河绵延数十公里。 前任总统阿基诺三世跟着美国在南海闹得凶,结果中国冻结了所有合作项目,菲律宾急需的灌溉工程、公路桥梁全成了泡影。 杜特尔特第一次访华时,行李箱里装着厚厚的项目清单:从棉兰老岛的农业加工厂到马尼拉的地铁系统,总价值超过 240 亿美元。 他太清楚,要让这些清单落地,必须先解开南海的结。 华商大会上的那句 “醉话”,更像是给中国递的 “投名状”。当时台下坐着菲律宾前 100 名富豪中的 78 位华人,他们掌控着菲律宾 60% 的零售业和 40% 的制造业。 杜特尔特需要这些人的支持 —— 不仅是选票,更要通过他们牵线中国的投资。 果然,三个月后,中国援建的达古潘市灌溉工程破土动工,可灌溉 10 万公顷稻田。 一年后,中菲合资的苏比克湾工业园区开园,第一批入驻的就是中国的电子代工厂,带来 2 万个就业岗位。这些实打实的好处,比任何外交辞令都管用。 但菲律宾国内的怒火不是空穴来风。2012 年,阿基诺三世政府把南海部分海域改称 “西菲律宾海” 还推动国会通过《西菲律宾海法案》,在民众心中种下 “主权不可让” 的种子。 杜特尔特的话,在民族主义者听来,无异于在否定这些年的 “主权抗争”。马尼拉的街头出现了抗议标语:“我们不是中国的省!” 连他的盟友、参议员德里隆都公开批评:“总统可以幽默,但不能拿国家主权开玩笑。” 可杜特尔特根本没打算 “卖国”。他在任期间,菲律宾海岸警卫队对南海岛礁的巡逻从未停过,只是方式变了。 不再像阿基诺时期那样派军舰硬闯,而是用渔政船带着记者 “柔性宣示”。 他甚至悄悄推动军队现代化,从俄罗斯买了 6 架卡 - 52 武装直升机,部署在巴拉望岛,距离南海岛礁仅 200 公里。 这些动作都是在告诉国内:“我没丢主权,只是换了种方式争取利益。” 他的 “平衡术” 玩得更溜。一边在北京签下高铁合作协议,一边在华盛顿同意美军继续使用苏比克湾的军事基地;刚批评完美国 “干涉内政”,转头就派军官去西点军校受训。 2019 年,美国想拉菲律宾在南海搞联合军演,杜特尔特直接拒绝:“我们不做任何人的棋子。” 但同年,菲律宾却和中国举行了首次海岸警卫队联合搜救演习。这种 “既吃中国的饭,又不砸美国的锅” 的策略,让菲律宾在大国博弈中得了实惠。 2020 年,中菲贸易额突破 600 亿美元,中国成了菲律宾最大的贸易伙伴。 杜特尔特的 “实用主义”,在民生领域体现得更直接。他任内推动的 “Build, Build, Build” 基建计划,70% 的外资来自中国。 马尼拉的地铁 3 号线,中国工程师解决了地下溶洞难题,通车后通勤时间从 2 小时缩到 40 分钟。 棉兰老岛的甘蔗加工厂,中国技术让出糖率提高 15%,当地农民收入翻了一番。 这些变化,让普通民众对 “亲华” 政策的支持率从 2016 年的 38% 涨到 2022 年的 62%—— 毕竟,能让日子变好的外交,比空洞的 “主权口号” 更有说服力。 卸任后的杜特尔特,反而说得更明白。2023 年,他在达沃市的演讲中提到那句 “省论” 时笑了: “我当时就是想看看中国的反应,也想看看国内谁在真关心老百姓,谁在玩政治投机。” 他批评现任政府 “又想抱美国大腿,又想要中国投资”,警告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这些话里,藏着他对菲律宾外交的判断:小国的生存之道,不是选边站,而是在大国之间找 “利益缝隙”。 如今,马尼拉的街头还能看到杜特尔特的画像,旁边写着他的名言:“我不在乎名声,只在乎你们的肚子有没有饭吃。” 那句惊世骇俗的 “省论”,早已被时间冲淡,但它留下的启示却很清晰 —— 在国际政治里,没有永远的狠话,只有永远的利益。

0 阅读:51

猜你喜欢

云海仙踪觅

云海仙踪觅

云海仙踪觅